古诗 | 齐天乐·络纬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毛茂清 |
释义 | 齐天乐·络纬原文碧梧芳信惊初到,秋声晚来无数。 金井阑边,豆花篱落,做得凄凉几许。 萧萧振羽。 似一度高吟,一番低诉。 乍断还连,依稀吹入小窗户。 还疑春茧曳绪,引秋情暗起,宛转千缕。 锦字萦愁,哀弦纺梦,独立空阶风露,不胜酸楚。 共促织鸣悲,寒螀啼苦。 絮尽新愁,夜凉谁共语。 诗词问答问:齐天乐·络纬的作者是谁?答:毛茂清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参考注释碧梧(1).绿色的梧桐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 许思湄 《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芳信(1).花开的讯息。春日百花盛开,因亦以指春的消息。 宋 苏轼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诗之一:“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宋 尤袤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诗:“几度杖藜贪看早,一年芳信恨开迟。”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 建章 宫闕积琼瑶,尽道梅花芳信到。” (2).敬称他人来信。 唐 白居易 《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诗:“忽惊芳信至,復与新诗并。” (3).指闺中人的书信。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4).犹佳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管取门楣得俊才,为传芳信仗良媒。”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晚来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无数(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金井(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轆轤。”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轆轤鸣晓瓮。” 清 陈维崧 《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瓏璁,鸦啼金井下疎桐。” 叶葱奇 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説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 (2).借指墓穴或骨瓮。《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广西僮族文学》第四章:“这个‘地理先生’给 侬智高 看好了一块风水地,叫 侬智高 把自己父亲的骨骸装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风水的地方。” 豆花(1).指豆类植物开的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唐 许浑 《题韦隐居西斋》诗:“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豆棚闲话·渔阳道刘健儿试马》:“只有扁豆一种,交到秋时,西风发起,那豆花越觉开得热闹。” (2).方言。即豆腐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雪嫩的豆花--这和豆腐一样的制作,是比豆腐还要简单,还要好吃。” 岚云 《逐渐消失的行业》:“虽可吃到甜咸加料的豆花,却不如挑担而来的姜汤豆花味美。”参见“ 豆腐脑 ”。 篱落篱笆 村庄篱落 凄凉(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几许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振羽(1).鼓翅。《诗·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宋史·乐志十三》:“矫矫长离,振羽来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旬餘后,其声渐厉,似飞虫之振羽。” (2).古乐章名。《礼记·仲尼燕居》:“客出以《雍》,彻以《振羽》。” 郑玄 注:“《雍》、《振羽》,皆乐章也。” 孔颖达 疏:“《振羽》即《振鷺》诗,亦乐章名也。言礼毕通彻器之时歌《振鷺》也。” 一度(1) 曾经,从前 一度是很快乐的 (2) 有过一次 他因病一度休学 高吟(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綬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蚂蚁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却在枝头高吟,一面还笑蚂蚁俗。” (2).高妙的吟唱。《文选·嵇康<琴赋>》:“慕 老童 於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刘良 注:“ 泰容 , 黄帝 乐师,故慕而钦之,以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 一番(1).一回;一次;一阵。《诗·小雅·车攻》“射夫既同” 唐 孔颖达 疏:“此射夫皆已射一番。” 宋 范成大 《落鸿》诗:“只道一番新雨过,谁知双袖倚楼寒。”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你一番价探望哥哥,吃的来醺醺醉。”《西游记》第四二回:“一番搭上手,斗经四五个回合,行者揑着拳头,拖着棒,败将下来。” 毛 * 《新民主主义的 * 》:“顽固到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就要开大会,‘促’他一番。” (2).一种;一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但其所倾陷者,别是一番人耳。” 许地山 《命命鸟》:“她自经过这一场恐慌,精神上遂起了莫大的变化。对于婚姻别有一番见解。” (3).一张;一片。《新唐书·藩镇传·王鎔》:“况继奉天子詔和解,能无一番纸坠北路乎?” 断还见“ 断还归宗 ”。 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小窗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春茧亦作“ 春蠒 ”。1.春季的蚕茧。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桑蚕春茧劝,花蝶夜蛾迎。” 宋 陆游 《宿武连县驿》诗:“宦情薄似秋蝉翼,乡思多於春茧丝。” (2).用春蚕丝织成的锦袍。 唐 皮日休 《和鲁望风人》之一:“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 (3).食品名。犹今之春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荤素从食店》载有“子母春蠒”、“活糖沙馅诸色春蠒”、“莱萃皮春蠒”等名目。参阅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市食》。 曳绪抽丝。比喻连续不断。 汉 张衡 《南都赋》:“坐南歌兮起 郑 儛,白鹤飞兮茧曳绪。”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方玄》:“俄而有歌者,歌音清细,若曳绪之不絶。” 清 毛茂清 《齐天乐·络纬》词:“还疑春茧曳绪,引秋情暗起,宛转千缕。” 宛转(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锦字(1).指锦字书。 唐 李频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宋 范成大 《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参见“ 锦字书 ”。 (2).喻华美的文辞。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明 何景明 《怀高铁溪先生》诗之二:“新诗裁锦字,丽赋掷金声。” 萦愁牵惹愁思。 宋 苏轼 《和人回文诗》之三:“看君寄忆传纹锦,字字縈愁写断肠。” 沉祖棻 《浣溪沙》词之十:“故国青山频入梦,江潭老柳自縈愁。” 哀弦亦作“ 哀絃 ”。 1.悲凉的弦乐声。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哀絃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宋 张先 《惜双双·溪桥寄意》词:“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絃寄语。” 郑振铎 《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有良心的作家们﹞不由得不同情 屈原 ……而发出同样的哀弦促节的歌声来。” (2).喻指可怜的妻子。 林纾 《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难,大丧甫除,哀絃中断。” 独立(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风露(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不胜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酸楚苦楚;悲痛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唐· 李白《望木瓜山》 促织蟋蟀的别名。《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唐 杜甫 《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元 薛昂夫 《甘草子》曲:“促织儿啾啾添瀟洒, 陶渊明 欢乐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 宣德 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鸣悲犹悲鸣。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永见赠建除体》:“破窗风鸣悲,孤客多慨伤。” 寒螀(1).即寒蝉。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螿啼,感阴气也。”《尔雅·释虫》“蜺寒蜩” 晋 郭璞 注:“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月令》曰:‘寒蝉鸣。’”《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李善 注引 许慎 《淮南子》注:“寒螿,蝉属也。”一说指水鸟。见《文选·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 李善 注引 高诱 《淮南子》注。参见“ 寒蝉 ”、“ 寒将 ”。 (2).借指深秋的鸣虫。 唐 张仲素 《秋思》诗之一:“碧窗斜月蔼深暉,愁听寒螿泪溼衣。”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 陈三立 《雨》诗:“怀人江海断,鐙火诉寒螿。” 新愁新添的忧愁。 南朝 梁 鲍泉 《奉和湘东王春日诗》:“新枝虽可结,新愁詎解颜。” 唐 薛能 《一叶落》诗:“客心空自比,谁肯问新愁。” 元 倪瓒 《寄朱府判》诗:“尊前旧恨多年积,枕上新愁何处生?” 明 夏完淳 《一斛珠》词:“新愁不许春山鬭。酒醒荷香,昨夜相思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