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司马光 |
释义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原文先子同乌府,知音诚皦然。脱縗来拜伏,抚首辱哀怜。 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纲牵。 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 诗词问答问: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参考注释先子(1).泛指祖先。《左传·昭公四年》:“ 宣伯 曰:‘ 鲁 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 杜预 注:“先子, 宣伯 先人。” (2).称亡父。《孟子·公孙丑上》:“ 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焦循 正义:“称‘先子’者,谓父,非谓祖父也。” 宋 梅尧臣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诗:“我无文章留,何可事杯觴,况承先子戒,宜不着口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輒造之。” (3).称丈夫的亡父。《国语·鲁语下》:“ 文伯 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 韦昭 注:“先子,先舅 季悼子 也。” 乌府《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唐 林宽 《寄省中知己》诗:“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诗:“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 知音(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皦然(1).清楚明白的样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百物其去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皦然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檄者,皦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 明 宋濂 《<大般若经通关法>序》:“ 雪山 编参诸方,尝主藏钥於 灵隐 景德禪寺 ,其衞道之志盖皦然云。” (2).清白貌。 汉 蔡邕 《荐皇甫规》:“出处抱义,皦然不污。”《后汉书·乐恢传》:“ 恢 独皦然不污於法。”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桃花夫人示梦》:“志节皦然,可表天日。” (3).洁白光亮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常有双鹤素羽皦然,日夕偶影翔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仰视星斗,磊落与人近,皦然天地,如在玉壶中。” 拜伏(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晏平仲 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 (2).佩服的敬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石敬塘 拜见 契丹 主,请问战胜的缘故。 契丹 主说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哀怜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同情怜悯 他们眼睛里流露出哀怜。——《二六七号牢房》 泉扃(1).墓门。亦指阴曹地府。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宠煇泉扃,恩凝松石。”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抱才不试归泉扃,二妙山立尚典刑。”《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冥王﹞以一白简书云:‘右仰普掠狱官,即启狴牢,引此儒生,徧观泉扃报应,毋得违错。’” (2).借指冥间死者。《旧唐书·郑畋传》:“伏冀特加赠諡,以慰泉扃。”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无诉,宜霑沛泽,用慰泉扃。” 空悲指凄凉忧伤的胸怀。 唐 韩愈 《秋怀诗》:“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新阡新筑的墓道。 唐 崔融 《韦长史挽词》:“京兆新阡闢, 扶阳 甲第空。”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诗》之三:“哀挽 青门 去,新阡 絳水 远。”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田园亿千疆,各自称新阡;生为众人恨,死为新鬼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