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十三·采菱渡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菱花菱实满池塘,谷口风来拂棹香。 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水云乡。 诗词问答问:《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十三·采菱渡》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 2. 湖波澄碧水面多菱叶浮贴水背日花开佳实脆香与莲房水芝并荐故取摩诘诗中语名其处 参考注释菱花(1).菱的花。 南朝 梁 简文帝 《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罢新蚕。” 郁达夫 《车过临平》诗:“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 (2).指菱花形的花纹。 唐 骆宾王 《王昭君》诗:“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顰。” 前蜀 韦庄 《捣练篇》:“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綬带鸳鸯簇。” (3).指菱花镜。亦泛指镜。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筯并堕菱花前。” 明 唐寅 《二郎神》曲:“整云鬟,对菱花,教人怕见愁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参见“ 菱花镜 ”。 实满充实。《墨子·辞过》:“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 池塘(1) 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 (2) 澡塘中的浴池 口风(1) 谈话中流露出自己的意思 (2) 口气,口吻 俏皮口风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罗绮(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汉 张衡 《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綺。” (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綺三千。” 宋 柳永 《迎新春》词:“徧九陌罗綺,香风微度。”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看罗綺千行,列成屏架。” (3).喻繁华。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綺古 扬州 ,不辨 秦 灰十二楼。” 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序二》:“最怜罗綺地,回首已荒烟。” 塞北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 苏轼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词:“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傅榦 注:“ 江 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六年归卧水云乡,本自无闲可得忙。” 胡怀琛 《为汤磷石题鸳湖垂钓图》诗:“超然絶尘想,寄怀水云乡。”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