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杂言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杂言原文蜡日阴不雪,虽惜弗至甚。 积玉消未尽,润麦可卜稔。 继此复屡报,两江被已审。 东则奉天沾,西则长安谂。 是均心宜慰,而何戚戚恁。 剿苗近临穴,屡胜鸱枭品。 贼首尚待擒,实信盼以懔。 旦夕望捷至,楚民早安枕。 诗词问答问:杂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寝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一百 2. 京畿于大雪节后即获祥霙几尺至今田陇积雪尚未消尽附近直 参考注释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 晋 陶潜 有《蜡日》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朗 每以识度推 华歆 。 歆 蜡日尝集子姪燕饮, 王 亦学之。” 刘孝标 注:“ 晋 博士 张亮 议曰:蜡者,合聚百物索饗之,岁终休老息民也。” 玉消形容冰雪消融。 唐 孟郊 《寒溪》诗:“玉消花滴滴,虬解光鳞鳞。” 两江清 江南省 和 江西省 的合称。地辖 江苏 、 安徽 、 江西 三省。《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二》:“ 山东省 之南为 两江 ,其省三:曰 江南 之 江苏 ,曰 江南 之 安徽 ,曰 江西 。”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这也无怪,这学堂的设立,原是因为两江总督(大约是 刘坤一 罢)听到 青龙山 的煤矿出息好,所以开手的。” 奉天奉行天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作宫邑於 下洛 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 长安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均心犹同心。谓心理相同。 汉 王充 《论衡·奇怪》:“天人同道,好恶均心。人不好异类,则天亦不与通。” 而何(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戚戚(1) 相亲的样子 戚戚兄弟 (2) 低语声 戚戚低语 (3) 忧惧;忧伤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 心动的样子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临穴(1).面对自己的圹穴。语出《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慄。” 汉 王粲 《咏史诗》:“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綆縻。” 晋 陶潜 《咏三良》:“临穴罔惟迟,投义志攸希。” (2).指面对(别人的)墓穴。有哭悼逝者之意。 晋 潘岳 《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櫬尽哀。” 鸱枭见“ 鴟鴞 ”。 贼首盗贼的头领。《禅真逸史》第三五回:“但遇贼军掳掠,鸣金为号,尽数剿除,得贼首者为上功。” 实信(1).确实的消息。《水浒传》第四一回:“俺听知哥哥在 江州 为事吃官司,我们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爷不须烦恼,交(教)人出去庄前见个实信。” 赵树理 《邪不压正》四:“我说到这年边了,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不如来打听打听!” (2).确实相信。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快活得乱蹦乱跳。” (3).真实可靠。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访极广,务求实信。” 旦夕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 危在旦夕 旦夕奉问起居。——《汉书·李广苏建传》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早安早上好,上午见面或分别时说的话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