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莹心堂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莹心堂原文溪堂莹心额,心镜面前披。 静是无波际,动为有照时。 奎文标至义,澄意入深思。 乐广及高颎,不知应属谁。 诗词问答问:莹心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 2. 堂额乃笔也皇祖御 参考注释溪堂(1).临溪的堂舍。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2).堂名。 宋 辛弃疾 《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 溪堂 好,且拚一醉,倚杖读 韩 碑。” 邓广铭 笺注:“ 韩愈 有《鄆州溪堂诗》,诗前有长序,记 溪堂 修建因由。” 心镜(1).佛教语。指清净之心。谓心净如明镜,能照万象,故称。《圆觉经》卷上:“慧目肃清,照曜心镜。”《晋书·王湛王国宝等传论》:“ 国宝 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於心镜,开险路於情田。”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开心镜,静观消长,闲考亏盈。” (2).心里洞察。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心镜万机,揽照下情。”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故学不常师,而心镜羣籍;理不启问,而情炤诸密。”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智烛千里,动必察微;心镜万机,物来斯应。” 面前跟前;面对着的地方 他来到国王面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 无波(1).不起波澜。《文子·上德》:“使人无渡河,可;使河无波,不可。” 唐 杜甫 《泛江》诗:“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 金 元好问 《超禅师晦寂庵》诗:“无波古井静中天,三尺藜床坐欲穿。” (2).以喻时世安定。《旧唐书·玄宗纪上》:“上稟圣謨,下凝庶绩;八荒同轨,瀛海无波。” 文标犹文斾。敬称有影响的文人。 明 何景明 《吴伟飞泉画图歌》:“伟哉 田子 今儒宗,文标南指 匡卢 峰。” 澄意谓使思绪清晰。 汉 王充 《论衡·薄葬》:“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詮订于内,是非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 深思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深思熟虑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