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送李丞相四路宣抚
朝代 宋代
作者 邓肃
释义

送李丞相四路宣抚原文

冷风吹海烟雾开,绣衣使者天上来。
手持天书传天语,促起天下豪杰魁。
下堂拜命汗如雨,上堂鸣鼓旌旄举。
要令南国生清风,不辞马上蒸溽暑。
平生直气高苍穹,四海草木闻威风。
业以自任如伊尹,那使流言动周公。
君臣今日机锋契,六十九州归重寄。
屠龙事业警狗偷,谈笑定缚吴元济。
功成上天相都俞,指呼瓦皪化华胥。
日闢农桑三万里,二十四考书中书。
我今流落穷吞纸,蟾蜍爬沙鞭不起。
归欤自筑茅三间,为作野史书雄伟。

诗词问答

问:送李丞相四路宣抚的作者是谁?答:邓肃
问:送李丞相四路宣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邓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冷风

冷空气流通形成的风。比喻不合时宜的风凉话

一时冷风四起

烟雾

烟、雾、云、气的泛称

山谷里烟雾缭绕

残生竟抱烟霞癖。——倪瓒《次韵郯九成见寄》

绣衣使者

即绣衣直指。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再和朱漕元顺》词:“绣衣使者,度 郢中 絶唱,《阳春白雪》。” 明 王世贞 《谢生歌七夕送脱屣老人谢榛》诗:“清霜倒飞鬼神哭,绣衣使者从天来。”亦省称“ 绣使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又有某绣使拜寇而乞生,某太守望敌而先退。”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贮以满籯,既生壮士之颜色,服以耀武,式增绣使之威容。”参见“ 绣衣直指 ”。

上来

(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书传

(1).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 远知 少警敏,多通书传,事 陶弘景 ,传其术,为道士。”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成岫 ,字 云友 , 钱塘 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鬭茗弹丝,并皆精妙。”

(2).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 明 刘三吾 等撰有《书传会选》、 胡广 等撰有《书传大全》。

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遂与 范雎 入 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 魏 有 张禄 先生,天下辩士也。曰“ 秦王 之国危於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唐 杜荀鹤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诗:“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天语

(1).上天之告语。 唐 李白 《明堂赋》:“听天语之察察,拟帝居之将将。”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2).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 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身带霜威辞凤闕,口传天语到 鷄林 。” 宋 苏轼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诗:“朝廷贵二 陆 ,屡闻天语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茅元仪 《武备志》成,曾经 神宗 乙夜之览,天语称其该博。”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杰魁

(1).犹杰出。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於北亭,犹高山深林鉅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方 乾隆 中,俗学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纤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2).首领。 陶成章 《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三节:“於是 嘉 湖 间之盐梟杰魁,均求附於革命党人。”

下堂

(1) 〈方〉∶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2) 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拜命

(1).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左传·庄公十一年》:“秋, 宋 大水。公使弔焉,曰:‘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杜预 注:“谢辱厚命。”

(2).受命。多指拜官任职。 唐 岑参 《送颜平原》诗:“吾兄镇 河 朔,拜命宣皇猷。”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伏审拜命宸章,作藩侯閫。”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故拜命仅期月,即託疾引去矣。”

如雨

(1).形容多。《诗·齐风·敝笱》:“ 齐 子归止,其从如雨。” 毛 传:“如雨,言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2).谓别后很难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3).凄苦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上堂

(1) 〈方〉

(2) 上课

(3) 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去(公开受审)

鸣鼓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旌旄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驂,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 李频 《陕府上姚中丞》诗:“ 关 东领藩镇,闕下授旌旄。”

(2).泛指旗帜。 宋 苏辙 《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诗:“长恠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马列旌旄。”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是日肇祀於新宫,牲腯酒馨,旌旄从风。”

(3).借指官兵。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赋境二十韵》:“ 秦 山当警蹕, 汉 苑入旌旄。”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

南国

祖国的南部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不辞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溽暑

潮湿闷热

唐主苦溽暑。——《新编五代史平话》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直气

正气。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先朝纳諫諍,直气横乾坤。” 宋 文天祥 《发高邮》诗:“不能裂肝脑,直气摩斗牛。”《水浒传》第七三回:“留得 李逵 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史 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苍穹

苍天;天空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威风

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

威风凛凛

业以

见“ 业已 ”。

自任

(1).自信,自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隋书·李德林传》:“少以才学见知,及位望稍高,颇伤自任。”《新唐书·宪宗纪赞》:“ 德宗 猜忌刻薄,以彊明自任,耻见屈於正论,而忘受欺於姦諛。”

(2).自觉承担;当作自身的职责。《孟子·万章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慎子·民杂》:“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是以古人不患於念治之心不尽,患於自任之意不足,此诚人主使之然也。”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3).犹自禁,自己承受。《魏书·北海王详传》:“ 北海 叔奄至倾背,痛慕抽慟,情不自任。” 宋 杨万里 《夜读诗卷》诗:“幽屏元无恨,清愁不自任。”

伊尹

商汤 大臣,名 伊 ,一名 挚 ,尹是官名。相传生于 伊水 ,故名。是 汤 妻陪嫁的奴隶,后助 汤 伐 夏桀 ,被尊为阿衡。 汤 去世后历佐 卜丙 (即 外丙 )、 仲壬 二王。后 太甲 即位,因荒淫失度,被 伊尹 放逐到 桐宫 ,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 杜预 注:“ 大甲 , 汤 孙也,荒淫失度。 伊尹 放之 桐宫 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以其生於 伊水 ,故名之 伊尹 ,非有讹也。”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夏 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 鸣 殷 , 周公 鸣 周 。”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 伊尹 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一说, 伊尹 借故放逐 太甲 ,自立七年,后 太甲 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言动

言行。《隋书·儒林传·刘炫》:“整緗素於凤池,记言动於 麟阁 。”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总论》:“《乡党》所载,乃圣人言动之常,无意义者多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歌之敌》:“ 查理九世 的言动,更将这事十分透彻地证明了的。”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 庄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 周公 。’”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 周公 。”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机锋

佛教禅宗名词。指机警犀利的话语。也指话语里的锋芒

其间有先唱后提,抑扬教法,顿挫机锋,祖令当施,生杀在手。——文益《宗门十规论》

语多机锋

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重寄

重大的托付。《史记·龟策列传》:“盛德不报,重寄不归。” 宋 张元干 《满庭芳·为赵西外寿》词:“丝纶,膺重寄,遥防迁美,本镇恩隆。” 清 钱谦益 《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贾鸿洙授朝议大夫制》:“属有甄陞,俾当重寄。”

屠龙

(1).《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 学屠龙於 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唐 张怀瓘 《书估》:“声闻虽美,功业未遒,空有望於屠龙,竟难成於画虎。” 宋 司马光 《遣兴》诗:“待兔谋真拙,屠龙艺亦虚。” 廖仲恺 《一剪梅·题五层楼图》词:“兴亡閲遍古今同,文只雕虫,技只屠龙。”

(2).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 柳亚子 《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诗:“泣麟悲凤佯狂客,搏虎屠龙革命军。” * 《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狗偷

犹狗盗。 汉 李尤 《函谷关赋》:“ 文 驰 齐 而惧追,譎鷄鸣於狗偷。” 宋 王炎 《舟行过白石》诗:“村落有狗偷,耄倪且狼顾。” 梁启超 《论正统》:“当其无圣神也,则无论为乱臣、为贼子、为大盗、为狗偷、为仇讎、为夷狄,而必取一人一姓焉,偶像而尸祝之,曰:此圣神也。”

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天

(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都俞

见“ 都俞吁咈 ”。

指呼

指挥;使唤。 宋 王禹偁 《青猿》诗:“小僕如猿狖,贫家备指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百万精兵听指呼,衣冠四世守全 吴 。”

华胥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农桑

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指农作物和桑树。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二十四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 气 ”的歇后语。气,生气。《 * 词话》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流落

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蟾蜍

(1) 俗称癞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能分泌粘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2) 指月球,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

爬沙

(1).在沙土地上爬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爬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爬,一作“杷”、“把”。 元 张宪 《听雪斋》诗:“扑纸春虫乱,爬沙夜蟹行。” 清 查慎行 《鲎鱼》诗:“爬沙苦无力,安用十二足?”

(2).指缓慢爬行。 宋 岳珂 《桯史·鳖渡桥》:“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篠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得一渡。”

不起

(1).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 * 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

(2).指不出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 商君 ,辞不受。”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方期輟从藩屏,入践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来是个不起之病。”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二 卢 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迁 江苏 布政使,丁父忧,詔夺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力量够不上。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楔子:“没钱,请良医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话。”

为作

(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

(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

野史

指旧时私家编撰的史书

稗官野史。——清· 袁枚《祭妹文》

雄伟

体貌勇壮魁梧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1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