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虞美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谢薖 |
释义 | 虞美人原文人间离合常相半。璧月宁长满。 九秋风露又方阑。 何日小窗相对、话悲欢。 月华临夜宜人醉。 老去嗟颜悴。 君如玉树照清空。 况有凝之道蕴、一尊同。 诗词问答问:虞美人的作者是谁?答:谢薖 参考注释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离合分开和结合;分离和聚会 离合器 悲欢离合 相半各半;相等。《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知雇役之害,欲復行差役,不知差、雇之弊,其实相半。”《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则一日, 贺司户 家人送 吴衙内 到来,父子一见,惊喜相半。” 璧月月圆像璧一样。对月亮的美称 秋风秋天的风 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小窗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相对(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悲欢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 *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 ,十年辛苦伴沧浪。” 月华(1) 月光;月色 夜久无云天练净,月华如水正三更。——《秦併六国平话》 (2) 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 宜人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温和宜人的夏夜 老去(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玉树(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李白 《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 (2).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欧阳修 《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宁调元 《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 (3).槐树的别称。《三辅黄图·汉宫》:“ 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云阳县 界多 汉 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4).美丽的树。 唐 宋之问 《折杨柳》诗:“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元 萨都剌 《望金陵》诗:“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 清 刘献廷 《斐园松》诗:“白玉堂前緑玉树,横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盖的树。 唐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村南村北人跡断,山前山后玉树迷。” 清 金人瑞 《对雪次韵》:“玉树诚堪爱,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与弦歌》:“﹝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 (6).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郁达夫 《迟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亲,却仍是雄心未死,还在想我结一头亲,生下几个玉树芝兰来,好重振重振我们的这已经坠落了很久的家声。” (7). 南朝 陈后主 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陈后宫》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元 孙周卿 《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釵。”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清空(1).明朗的天空。 宋 苏轼 《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诗:“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2).犹洁净。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峰图>》诗:“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西游补》第十六回:“ 沙僧 道:‘妖魔扫尽,世界清空。’” (3).谓中无所有。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 临平山 虽则不高,但走走究竟也有点吃力,喘气喘得多了,肚子里自然会感到一种清空。” (4).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 宋 张炎 《词源·清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之难工,以属事遣词,纯以清空出之……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 蔡嵩云 《<乐府指迷笺释>引言》:“ 张氏 尊 白石 ,以其古雅峭拔,特闢清空一境。”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章:“清空是 张炎 提出来的词的最高境界……他所说的清空就是空灵神韵,同 严羽 讨论的意见相同。” 一尊(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