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恭州杨粹生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冯时行 |
释义 | 恭州杨粹生日原文凤龙虎豹无凡文,墨池太玄之裔孙。至宝不琢粹璞具,犹有太古羲易淳。 渝州别驾未足论,啸歌已是腾清芬。 一钱不输县官手,饱食长歌耕垅云。 生朝佳气氤氲集,欢声一境听洋溢。 愿从黄童至白首,年年击壤歌君寿。 诗词问答问:恭州杨粹生日的作者是谁?答:冯时行 参考注释虎豹(1).喻指 * 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墨池(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太玄深奥玄妙的道理。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吊吴子一粟墓》诗:“神与太玄合,浩气摇江峦。” 裔孙远代子孙。《东观汉记·赵孝王刘良传》:“裔孙 乾 嗣位。” 宋 苏轼 《赵思明西上阁门副使制》:“爰自近岁,叹其中微。乃眷裔孙,尚有遗烈。”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吴许公奏议》:“又知此书在国初时,曾经裔孙所谓 汝州君 者付梓。”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 严先生 的不知第几代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 至宝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太古最古老的时代 羲易《周易》的别称。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既醉太平,实具 周 诗之福;大有元吉,允符 羲 《易》之占。” 未足(1).不足,不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今所撰诸书,盛行海内,大而穹宇,细入肖翘,耳目八埏,靡不该综。即 惠施 、 黄繚 之辩,未足侈也。” (2).犹言算不得。《太平广记》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支遁》:“ 遁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谓鷄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 啸歌长啸吟咏 但闻令岳翁之宝眷尽居其内,岂可假作啸歌之地?——《铁花仙史》 腾清将东西移尽,使空无所有。 赵树理 《“锻炼锻炼”》:“把这一部分地腾清以后,先让牲口犁着,然后再摘那没有摘过三遍的花。” 一钱(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紿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唐 李白 《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秤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两钱重了。”《宋史·律历志一》:“以御书真草行三体 淳化 钱,较定实重二銖四絫为一钱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为一称之则。”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以钱代铢》:“古算法二十四銖为两……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两,而有钱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钱币之钱,非数家之正名。” (3). 清 时 吴 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板儿》:“今 吴 俗犹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此旧语之未泯者也。” 县官(1) 县的地方长官 县官急索租。——唐· 杜甫《兵车行》 县官日有禀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朝廷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饱食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长歌(1).放声高歌。 汉 张衡 《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髮。” 明 何景明 《赠郑佐》诗:“ 老郑 空同 客,长歌 北海 尊。” 清 邹容 《和西狩》:“目瞑负多久,长歌招国魂。”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沉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生朝生日。 宋 辛弃疾 《渔家傲》词序:“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荀鹤》:“ 大顺 二年 裴贄 侍郎下第八人登科,正月十日放榜,正 荀鹤 生朝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吾造之时,值其生朝设客,随送一帖见召。” 佳气(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云烟氤氲 欢声欢心地发出呼声 一境(1).一个地方。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诞传》:“ 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 ,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 (2).全境。《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 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 ,一境皆震。”《水浒传》第三十回:“ 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 。”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 《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 (3).一种境界。《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碧岩录·评唱三》:“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箇入处。” 洋溢(1) 充满;广泛传播 声名洋溢 (2) 水充溢流动 (3) 充分流露、显示 精力洋溢 (4) 渗透着、弥漫、充满着 黄童(1).幼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 (2).指 黄香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黄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陆 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刘护 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魏书·元顺传》:“ 丰 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 黄童 ,不得无双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 江夏 黄童 徒逞辩, 广都 庞令 恐非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 黄童 双。” 白首(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击壤歌古歌名。相传 唐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唱此歌。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传曰:有年五十击壤於路者,观者曰:‘大哉, 尧 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 何等力!’”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所引歌辞略异,末句作“帝何力於我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