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广宁道中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广宁道中原文胜国扼冲地,陪都属邑城。 昔今形势异,原隰凿耕盈。 攻夺缅前烈,养教廑后营。 重新修百堵,黎庶喜相迎。 诗词问答问:广宁道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2. 见广宁县志 参考注释胜国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陪都旧时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邑城县城。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建设》:“邑城 正阳道院 ,俗称 水仙宫 ,因其庙内供 水仙五圣 像也。” 形势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情形或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形的相对的或综合的境况 原隰平原和低下的地方 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 攻夺攻取。《荀子·议兵》:“所行,攻夺变诈也。” 宋 苏辙 《民政策》下之五:“而一旦欲有所攻夺掩袭,则独发内郡之卒,使二者各思致其勇力以报其上。”《明史·吴良传》:“ 张士诚 兵据 秦望山 , 良 攻夺之,遂克 江阴 。” 前烈(1) 前人的功业 公刘克笃前烈。——《书·武臣》 (2) 前贤 易名之典,请遵前烈。——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重新(1) (2) 再一次 (3) 从头再开始 百堵众多的墙。亦指建筑群。《诗·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毛 传:“一丈为板,五板为堵。” 高亨 注:“百,言其多。堵,一面墻。” 汉 张衡 《西京赋》:“狭百堵之侧陋,增九筵之迫胁。” 晋 左思 《魏都赋》:“ 宣王 中兴,而筑室百堵。”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雕墻则百堵皆兴,峻宇则千门并列。” 清 赵翼 《闻各路军营报捷残贼计日可尽喜赋》之五:“雁垣百堵看新葺,依旧桑麻景晏如。” 黎庶众民,民众 喜相〈方〉∶喜悦的神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