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清乐轩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王汝玉 |
释义 | 清乐轩原文雅志厌纷扰,委怀泉石间。 云岚递掩映,松竹交回环。 坐览架上书,仰瞻天际山。 诸生列华席,辨析启心颜。 此中有真趣,非谓耽燕閒。 诗词问答问:清乐轩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注释1. 押删韵 参考注释雅志平素的意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关内侯 王祥 履仁秉义,雅志淳固。”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 谢公 雅志莫相违。” 明 高启 《咏隐逸》之一:“ 子平 谢累辟,雅志在隐居。” 沉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独是予也不才, 分湖 故事,雅志搜罗。顾以年年奔走,百无一成。” 纷扰动乱;混乱;纷乱骚扰。《后汉书·鲜卑传》:“ 关 东纷扰,道路不通。”《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復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 宋 苏轼 《寄傲轩》诗:“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委怀犹寄情。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 泉石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云岚山中云雾之气。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诗:“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嵐积。” 元 张雨 《登善精舍葺治苟完七小诗以写予怀》之二:“深结云嵐为保障,賸培松竹当儿孙。”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吴竹屿 《曇香阁词》,如水木之清华,云嵐之秀润,高者亦 湘云 流亚。”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松竹(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回环(1).循环往复。《关尹子·四符》:“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环不已。” 唐 李峤 《汾阴行》:“道傍古老长嘆息,世事回环不可识。”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三:“眇眇万古歷,回环今几周?” (2).指反复。 清 黄宗羲 《复秦灯岩书》:“忽奉手书,回环不能释手。” (3).环绕。 唐 令狐楚 《赋山》诗:“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元 耶律楚材 《复用前韵》:“门外回环皆碧水,亭中坐卧得青山。” 亦作“廻环”。1.周行;循环。《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飞奔互流缀,緹彀代廻环。” 李周翰 注:“廻环,周行也。” 唐 韩愈 《刘生》诗:“天星迴环数纔周,文学穰穰囷仓稠。” 明 何景明 《昔游篇》:“星枢常不转,海岳自廻环。” (2).反复;来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扬雄 《解嘲》,杂以谐謔,迴环自释,颇亦为工。” 唐 白居易 《醉后赠人》诗:“香毬趁拍迴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郁达夫 《采石矶》:“‘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 羲和 快着鞭。’回环念了两遍之后,背后的园门里忽而走了一个人出来。” (3).环绕。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众流迴环,严设龙蛇之府;羣峰拱卫,秀为真圣之都。” 清 杜岕 《过隐仙道院》诗:“古树半身在,迴环有竹林。” 柔石 《夜底怪眼》:“往常的有一种灰白的水鸟,每当太阳落下最后底光在西山之巅的时候,它们总飞出来在 宝城 底城上,回环的翱翔三圈。” 上书(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仰瞻仰望;追慕。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仰瞻城閾,俯惟闕庭。”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序》:“仰瞻昔贤,犹駑蹇之视天驥。” 清 姚鼐 《长椿寺观明刘孝纯太后画像》诗:“仰瞻后像非副褘,却号菩萨佩瓔络。” 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许用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辨析辨别分析 同义词辨析 心颜心情和面色。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奉命震惊,心颜无措。”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宋 苏辙 《再祭八新妇黄氏文》:“往反累汝,愧於心颜。” 陈毅 《初游青岛》诗:“观此新气象,使我开心颜。” 中有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真趣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晨游任所萃,悠悠藴真趣。”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 霞村 诗,意境幽恬,善发真趣。” 非谓(1).无谓,没有意义,不合道理。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夫谓灾异为谴告诛罚,犹为雷 * 罚阴过也。非谓之言,不然之説也。”《隋书·炀帝纪上》:“岂得保兹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非谓也。” (2).犹言并非说。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是以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侯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 南朝 梁 沉约 《恩幸传论》:“ 汉 末丧乱, 魏武 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