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夏日集李司直纵溪斋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皎然 |
释义 | 夏日集李司直纵溪斋原文修景属良会,远飙生烦襟。泄云收净绿,众木积芳阴。 疏涤府中务,迢遥湖上心。 习闲得招我,赏夜宜泛琴。 山近资性静,月来寄情深。 澹然若事外,岂藉隳华簪。 诗词问答问:夏日集李司直纵溪斋的作者是谁?答:皎然 全唐诗:卷817-15 参考注释修景同“脩景”。 指长长的日影。 良会(1).美好的聚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圆成》:“今何夕,是吉期,称良会。”《老残游记》第九回:“ 申先生 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会,可以不必早睡。” (2).良机。《南齐书·崔祖思传》:“北閒起义者众,深恐良会不再至,卿善奬 沛 中人,若能一时攘袂,当遣一佳将直入也。”《梁书·郑绍叔传》:“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烦襟烦闷的心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元 韦居安 《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鱖,烦襟浄洗。”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何时就清盥,一洗烦襟开。” 泄云飘散的云。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去水絶还波,洩云无定姿。” 仇兆鳌 注:“洩云,云之飘散者。” 疏涤(1).疏浚清理;疏通清除。《通典·礼七二》:“阜成百穀,疏涤三川。”《元史·河渠志二》:“ 运河 在 扬州 之北。 宋 时尝设军疏涤, 世祖 取 宋 之后,河渐壅塞。” 明 李东阳 《孙家渡神祠记》:“顾其经画区处之方,疏涤障塞之力,财成辅相之事,则神必有待乎人。” (2).引申为周济。《明史·邹缉传》:“非省躬责己,大布恩泽,改革政化,疏涤天下穷困之人,不能回上天谴怒。” 中务切中时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范雎 之言事, 李斯 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説也。” 迢遥遥远的样子 道路迢遥 上心〈方〉∶用心;留意 这事你要上心打听 习闲犹闲汉。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闲人》:“又有专为棚头,又谓之习闲,凡擎鹰、驾鷂、调鵓鸽、养鵪鶉、斗鸡、 * 、落生之类。”按,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闲人》:“又有专为棚头,斗黄头,养百虫蚁、促织儿。又谓之‘閒汉’,凡擎鹰、架鷂、调鵓鸽、斗鵪鶉、斗鸡、赌扑、落生之类。”是“习闲”即“閒汉”。 资性资质;天性。《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 宋 邵雍 《教子吟》:“善恶一何相去远,也由资性也由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以谓足下资性卓絶,造德隆崇,出之渊渊,等辈咸伏。” 寄情寄托情怀 澹然(1).恬淡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閒静,因天命,持大体。” 宋 苏轼 《祭陈君式文》:“澹然无求,抱洁没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余见高寿之人多能养精神,不妄用之,其心澹然,无所营求。” (2).安定貌;安静貌。《文选·扬雄<长杨赋>》:“使海内澹然,永忘边城之灾。” 李善 注:“澹,安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四:“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吴双遣 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钓。” 事外(1).指尘世之外。 晋 孙绰 《竺法汰赞》:“事外萧洒,神内恢廓。”《晋书·乐广传》:“ 广 与 王衍 俱宅心事外,名重於时。” 唐 孟郊 《长安羁旅行》:“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2).犹局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奏罪人已伏法,而 * 者脱然事外。”如:置身事外。 (3).对外进行战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烦其兵役,凟其交际,虚内事外。” 华簪华贵的冠簪。古人用簪把冠连缀在头发上。华簪为贵官所用,故常用以指显贵的官职。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一:“此事真復乐,聊用忘华簪。” 宋 司马光 《送吴耿先生》诗:“人生贵适意,何必慕华簪。”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