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木兰花慢 再用韵 原误作 ,兹据何抄本改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吴澄 |
释义 | 原文正群芳开遍,花簇簇,蕊稠稠。看艳杏夭桃,蒸霞作糁,辊绣成球。 天然素肌仙质,对浓汝艳饰似含羞。 痴绝京华倦客,贪眷忘却南州。 传闻天上玉为楼。 此事付悠悠。 且白书风前,黄昏月下,烂熳同游。 神疑藐姑冰雪,又何须、一醉解千愁。 自有壶中胜赏,酿来玉液新*。 诗词问答问:《木兰花慢 再用韵 原误作 ,兹据何抄本改》的作者是谁?答:吴澄 参考注释群芳(1) 各种艳丽、芳香的花草;众花;百花;比喻众女子、众美人 群芳斗艳 (2) 也比喻众贤人 花簇簇花哨,艳丽多彩的样子。《水浒传》第四四回:“ 石秀 看时,但见:黑鬒鬒鬢儿……花簇簇鞋儿,肉妳妳胸儿,白生生腿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见造成了几间,粧饰起来,弄得花簇簇的,方才欢喜,住下了。”《红楼梦》第十三回:“只这四十九日, 寧国府 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稠稠溶液浓的;粘的 稠稠的糖浆 夭桃(1).《诗·周南·桃夭》:“ * ,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开满枝。”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东风澹荡摇晴烟,城西夭桃红欲然。”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夭桃开透,浓荫欲成的时候,谁不想伴着他心爱的人出去游逛游逛呢?” (2).喻少女容颜美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夭桃而乃越 姮娥 ,艷质而休夸 妲妃 。” 唐 崔珏 《有赠》诗之二:“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吴越 富好女,双颊燃夭桃。” (3).《诗·周南·桃夭》诗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若使俺有机会呵,直待要咏《夭桃》诵《摽梅》。”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天然(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素肌白色的肌肉。特指蔬菜、瓜果的白色肉质。 汉 刘桢 《瓜赋》:“蓝皮密理,素肌丹瓤。” 唐 白居易 《食笋》诗:“紫籜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艳饰犹言浓妆打扮。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名士渡 江 侨 金陵 者甚众,莫不艳羡 李十娘 也。 十娘 愈自闭匿,称善病不艳饰,谢宾客。” 含羞面带害羞的神情 痴绝《晋书·顾恺之传》:“ 愷之 在 桓温 府,常云:‘ 愷之 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后以“痴絶”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一:“才疎正类 孔文举 ,痴絶还同 顾长康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 盘龙 痴絶求鹅炙。这先生、黄齏瓮熟,味珍无价。” 京华国都 誉满京华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陆游 《双头莲》词:“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忘却不记得;忘记 南州(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传闻(1) 听到流传 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 (2) 通过多人才了解 (3) 辗转流传的消息 传闻多失 天上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悠悠(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白书(1).削去树皮,在白色树干上写的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仍钻火烛之。” (2).禀告;陈述。 唐 道宣 《续高僧传·释经三·慧净》:“略申片意,谨此白书。” 黄昏(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月下(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烂熳见“ 烂漫 ”。 同游见“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藐姑见“ 藐姑射 ”。 冰雪比喻清纯 何须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玉液指美酒 天赐琼浆,泉涌玉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