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轼 |
释义 | 原文珥笔西归近紫宸,太平典册不缘麟。付君此事宁论晋,载我当时旧过秦。 门外想无千斛米,墓中知有百年人。 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 诗词问答问:《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参考注释珥笔(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李善 注:“珥笔,戴笔也。” 元 耶律楚材 《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 承明 策万言。” 严复 《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2).指诉讼。 宋 黄庭坚 《江西道院赋》:“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 西归(1).向西归还;归向西方。《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与故游夜别》诗:“復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五:“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2).用作人死亡的婉词。如:跨鹤西归;鸾驭西归。 紫宸(1).宫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 大明宫 内。 唐 杜甫 《冬至》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 紫宸 。” (2).泛指宫廷。 明 沉鲸 《双珠记·邮亭失珠》:“纔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孙枝蔚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 紫宸 。”参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太平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典册亦作“ 典策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 * 。”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当时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中知见“ 中智 ”。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眼明(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春秋(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素臣孔子 据 鲁 史修《春秋》, 汉 儒称之为素王。 左丘明 作《左传》,述 孔子 之道,阐明《春秋》之法,后人尊之为素臣。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説者以为 仲尼 自 卫 反 鲁 ,修《春秋》,立素王, 丘明 为素臣。” 宋 苏轼 《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诗之二:“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后亦以称为儒家经典作传疏的经学家。 清 魏源 《<孝经集传>序》:“惟 明 漳浦 黄子 《集传》,以大、小《戴记》为《孝经义疏》,精微博大,肃括宏深,实为《孝经》之素臣。” 诗文赏析【原题】: 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寄孙巨源二首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