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水调歌头 言性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道纯 |
释义 | 水调歌头 言性原文三元秘秋水,都不属思量。收来毫末,放开在地不能藏。 过去未来见在,只是星儿消息,体物显然彰。 本自无形象,随处见青黄。 性源清,心地静,发天光。 木人半夜,倒骑铁马过银潢。 正是露寒烟冷,那更风清月白,乘兴水云乡。 识破梦中梦,稽首礼虚皇。 诗词问答问:水调歌头 言性的作者是谁?答:李道纯 参考注释三元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不属(1).不及。《书·盘庚中》:“尔忱不属,惟胥以沉,不其或稽,自怒曷廖。” 孔 传:“汝忠诚不属逮古。” 孔颖达 疏:“汝等不用徙者,由汝忠诚不能属逮於古贤。” (2).不连接。《韩非子·说疑》:“要领不属,手足异处。”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緜世浸远,光灵不属。” (3).不专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先生知其意已不属,遂驱之出阁。”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十二花神》:“若见俗客,輒为攒眉,囁嚅不能吐一词,盖外虽应酬而意不属也。” 茅盾 《大泽乡》:“心神不属地看着的两位军官,猛觉得有些异样的味儿兜上心窝来了。” (1).不依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 (2).不隶属。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圣朝无外,普天下那一处不属我大 唐 的?” 思量(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毫末(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放开(1).弃置一边,舍弃。 宋 刘过 《送王东乡归天台》诗之二:“放开笔下閒风月,收歛胸中旧甲兵。” 茅盾 《子夜》十八:“﹝ 吴荪甫 ﹞似乎还不肯放开,还在那里想办法。” (2).解除某种束缚。《 * 词话》第六二回:“你把心来放开,不要只管多虑了。” 甘铁生 《现代化茶馆》第一章:“现代迷信被破除了,人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干些什么了。” (3).放大;开放。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闻一多 《失败》诗:“从前我养了一盆宝贵的花,好容易孕了一个苞子,但总是半含半吐的不肯放开。”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见在(1).尚存;现今存在。《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 代王 又亲 高帝 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明皇 因于此地造寺,而名 荷泽 焉。寺今见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喝道:‘分明是他家旧坟,你倚强夺了他的,石刻见在,有何可説?’” (2).现时;现在。 唐 元稹 《悟禅》诗:“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明史·朱赓传》:“礼部主事 郑振先 遂劾 賡 十二大罪,且言 賡 与 一贯 、 锡爵 为过去、见在、未来三身。” 清 龚自珍 《正<大品弥陀经>魏译》:“若十方,若过去世,若见在世,若未来世,无一色非我愿者,无一香非我愿者。” 只是(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星儿(1).一点儿。形容少。 宋 刘克庄 《水龙吟·丁巳生日》词:“玉带金貂,星儿快活,天来烦恼。”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这功劳得将来不费星儿汗。” (2).指细碎的东西。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你要把我急死, 马威 !’ 李子荣 说,喷出许多唾沫星儿来。” 消息(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体物(1).生成万物。《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郑玄 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 孔颖达 疏:“言鬼神之道生养万物无不周徧,而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 清 戴震 《原善》卷上:“‘形而上’者,阴阳鬼神胥是也,体物者也……五行之成形质者,则器也;其体物者,道也。” (2).描述事物;摹状事物。 晋 陆机 《文赋》:“诗缘情而綺靡,赋体物而瀏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庾信 谓 魏 使尉 瑾 曰:‘我在 鄴 ,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陈昭 曰:‘作何形状?’ 徐君彦 曰:‘有类软枣。’ 信 曰:‘君殊不体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 王国维 《人间词话》八:“ 美成 ( 周邦彦 )深远之致不及 欧 秦 ,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显然显而易见地 显然她错了 本自本来就,一向是。《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本自有一往雋气,殊自轻之。”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 孟郊 《婵娟篇》:“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无形(1) 没有某事物的形式、名义而有相似作用的 无形的鞭策 (2) 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小组无形中解散了 随处到处;处处 只要有一粒种了,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松树的风格》 青黄(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心地(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天光(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木人(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半夜(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铁马(1) 披铁甲的战马;铁骑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金戈铁马 (2) 挂在宫殿、庙宇等屋檐下的铜片或铁片,风吹过时能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银潢天河,银河。《旧唐书·彭王仅传》:“银潢毓庆,璿萼分辉。”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天汉台》:“ 漾水 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君看银潢一道斜,小星竟向鹊桥渡。” 正是(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寒烟亦作“ 寒烟 ”。寒冷的烟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元 黄庚 《江村》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 见“ 寒烟 ”。 风清月白见“ 风清月皎 ”。 乘兴乘着一时高兴 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 苏轼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词:“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傅榦 注:“ 江 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六年归卧水云乡,本自无闲可得忙。” 胡怀琛 《为汤磷石题鸳湖垂钓图》诗:“超然絶尘想,寄怀水云乡。” 识破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梦中梦喻幻境。极言虚幻。语本《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唐 李群玉 《自遣》诗:“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山谷 尝自赞其真曰:‘似僧有髮,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盖亦取诗僧 淡白 写真诗耳。 淡白 云:‘已觉梦中梦,还同身外身。堪嘆余兼尔,俱为未了人。’”《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不谈民生国计,不谈人情物理,不谈柴米油盐;只谈些那无尽无休的梦中梦,何思何想的天外天。” 稽首(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虚皇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证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陆游 《江上观月》诗:“诗成莫驾长鲸去,自是虚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