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物我无差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清远
释义

物我无差原文

青山是我身,流水为我命。

养之以四时,萧然自条正。

覆育诸众生,六度自修省。

栽花种菩提,拂石要安静。

不见杨柳飞,自有蒲萄影。

玩之且不厌,去亦无冤竞。

一性一切性,娑婆大圆镜。

诗词问答

问:物我无差的作者是谁?答:释清远
问:物我无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清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清远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参考注释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我身

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条正

谓逐条订正。《后汉书·曹襃传》:“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

覆育

抚养;养育。《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 宋 苏轼 《到昌化军谢表》:“伏遇皇帝陛下 尧 文炳焕, 汤 德宽仁,赫日月之照临,廓天地之覆育。”《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 安驥 修了几生,有多大的造化,得这样恩勤覆育的二位老人家。”

诸众

众多;许多。《吕氏春秋·谨听》:“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 高诱 注:“非一,故言诸众。”《史记·夏本纪》:“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

六度

(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淮南子·时则训》:“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準,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準者,所以準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赠王山人》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于吾师之六度有合焉。”

修省

修身反省

静坐修省

栽花

(1). 晋 潘岳 任 河阳 县令时,在县中满栽桃李,传为美谈。后因以“栽花”称扬县令。 清 陈维崧 《秋霁·送江辰六之任益阳》词:“江山未老,又逢仙令栽花到。”

(2).指种痘。参见“ 栽花先生 ”。

菩提

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

安静

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周围安静极了,没有城市汽车的噪音,没有购货人流的喧嚣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蒲萄

(1).见“ 葡萄 ”。

(2).古代骏马名。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娑婆

(1).见“ 娑婆世界 ”。

(2).枝叶扶疏貌。 宋 王禹偁 《后土庙琼花》诗之二:“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3).从容优游。 元 刘壎 《补史十忠诗·前左丞相江文忠公万里弟万顷》:“卷怀经济具,娑婆 洛 中社。”

圆镜

圆形之镜。借指圆月。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乍浮圆镜,时泛明珠。”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