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楚宫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王邦畿 |
释义 | 楚宫原文五千里地昔称雄,馀烈犹存霸国风。 雒水一窥周室鼎,秦庭拾得楚人弓。 宫中颜色誇腰细,泽畔文章怨命穷。 头上有天难问处,江陵树色月朦胧。 诗词问答问:楚宫的作者是谁?答:王邦畿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参考注释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称雄凭借武力或特殊势力统治或独霸一方 割据称雄 称雄乡里 国风(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周室周王朝 以窥周室。—— 汉· 贾谊《过秦论》 秦庭秦 朝。亦借指 秦 地 长安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畏 南山 之雨,忽践 秦 庭;让 东海 之滨,遂餐 周 粟。”《晋书·符坚载记上》:“我本出将归 江 南,遭时不遇,陨命 秦 庭。” 楚人弓《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颜色(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文章(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头上(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天难天降的灾难。 晋 潘岳 《寡妇赋》:“嗟余生之不造兮,哀天难之匪忱。” 树色树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暉。”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鐘声带夕阳。”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题》套曲:“千巖万井,见树色江光,须臾龙变云蒸,出岫无心。” 朦胧(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