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衡阳村院得杖材寄徐容斋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宋渤 |
释义 | 衡阳村院得杖材寄徐容斋原文放舟清湘波,系舟湘水曲。 落日红露生,蔽映两岸绿。 衲衣何处僧,揖客看修竹。 攀缘入幽深,松桂荐芬馥。 轻飙振裳衣,馀韵久回复。 亭亭小梅花,却立野人屋。 萧然方出林,碧玉万竿矗。 敢攀箨龙新,请乞老枝蹙。 诗翁澹古思,与汝交不渎。 往登读书堂,清修配佳菊。 诗词问答问:衡阳村院得杖材寄徐容斋的作者是谁?答:宋渤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十三 参考注释放舟开船;行船。 宋 梅尧臣 《鬼火赋》:“放舟於 潁水 之上,夜憩於 项城 之野。”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书》:“往岁十月,自 滕王阁 放舟东下,十一月三日抵家。”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杏南 兄放舟在何日,晤时,乞为我道念。” 系舟泊舟。 唐 杜甫 《洞房》诗:“繫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郭沫若 《渔翁吟》:“渔翁来卖鱼,繫舟轮船下。” 湘水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落日夕阳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衲衣(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揖客(1).长揖不拜之客。《史记·汲郑列传》:“大将军 青 既益尊,姊为皇后,然 黯 与亢礼。人或説 黯 曰:‘自天子欲羣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 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 黯 。”《南齐书·蔡约传》:“大将军有揖客,復见於今。”《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 曹彬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造其门者,皆为揖客。” (2).向客拱手为礼。 汉 扬雄 《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青城老泽》:“少顷,设麦饭一鉢,菜羹一盘,当席间环以小椀,揖客共食。” 陈子范 《游蟂矶》诗:“山如揖客迎孤桨,身似劳人羡野鸥。” 修竹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攀缘(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幽深幽静而深远 花木幽深 芬馥香气浓郁。 晋 左思 《吴都赋》:“光色炫晃,芬馥肸蠁。”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清英神仙骨,芬馥茝兰蕤。”《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百里之内,异香芬馥。” 轻飙见“ 轻飈 ”。 裳衣裳与衣。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郑玄 注:“裳衣,先祖之遗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服饰,纷杂异製……裳衣无定,赤白不恒。”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 韩退之 诗多倒用成字,盖本诸《三百篇》, 孙季昭 《示儿编》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回复(1) 答复(多指用书信) (2) 恢复 亭亭(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小梅花(1). 唐 大角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宋 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宋 曾巩 《早起赴行香》诗:“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亦省称“ 小梅 ”。 宋 方千里 《解语花》词:“更漏残,惊听西楼,吹《小梅》初罢。” (2).词牌名。即《梅花引》。 宋 贺铸 有《小梅花》词。 却立亦作“却立”。后退站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金史·逆臣传·仆散师恭》:“至寝殿, 熙宗 闻步屣声,咄之,众皆却立不敢动, 忽土 曰:‘事至此,不进得乎?’” 野人(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萧然(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碧玉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箨龙竹笋的异名。 唐 卢仝 《寄男抱孙》诗:“籜龙正称寃,莫杀入汝口。” 宋 苏辙 《喜雨》诗:“时向林间数新竹,籜龙腾上欲迎秋。” 明 李东阳 《谢原博惠笋迭前韵》:“池凤羽毛应比秀,籜龙鳞甲漫成堆。”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籜龙昨夜叫秋空,似怨道天寒如许!” 请乞请求。《后汉书·李固传》:“先是 周举 等八使案察天下,多所劾奏,其中并是宦者亲属,輒为请乞,詔遂令勿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问:‘鬼何以来?’答曰:‘受使来取君,期尽明日食时。’门生请乞酸苦。” 诗翁指负有诗名而年事较高者。后亦为对诗人的尊称。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金 元好问 《山邨风雨扇头》诗:“总为诗翁发兴新,直教画笔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发诗翁 李老怪 已经端坐在窑洞门口的小板凳上。” 不渎不傲慢。《易·繫辞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乐天知命,澹然自逸,交不諂上,爱不瀆下。” 书堂(1).学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就经黌舍,略见书当;习武兵栏,偏知剑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达生 辞了母亲,又到书堂中去了。” (2).书房。 唐 赵嘏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诗:“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宋 陆游 《戏咏闲适》:“暮秋风雨暗江津,不下书堂已过旬。” 清修亦作“ 清脩 ”。 1.谓操行洁美。《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清脩劝慕,德惠潜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故 洛阳 令 王涣 ,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端一小心,清脩密静。” 宋 司马光 《钱宣靖谥议》:“令公仁惠足以布政,明智足以建功,清修足以服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三贤虽制行过中,而敦尚风节,砥礪清修。” (2).谓淡泊省修。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俞显卿》:“公抗疏论之,坐诬。掛冠家居,杜门清修,敦尚孝友。” (3).谓清白显贵的门第。《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清修出身:公,从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从九上;男,从九下。”《北史·魏纪四·魏咸阳王禧传》:“时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脩之门, 禧 取 任城王 隶户为之,深为帝责。” (4).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 空室道人 智通 者,龙图 范珣 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 苏颂 之孙 悌 。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髮,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天雨花》第五回:“昨夜虽有一远方之人,到菴投宿,因小尼等清脩之地,不便相留,就回他去了,并不曾住。”《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庙里去,谁肯写在这半清不浑的庙里呢?”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