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廉泉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秉同 |
释义 | 廉泉原文一水旗峰下,源流久陆沉。 源从石罅过,流到海门深。 堪洗许由耳,更倾吴隐心。 寄言冰檗士,相与细追寻。 诗词问答问:廉泉的作者是谁?答:李秉同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水旗传统京剧使用的道具。白色,布质,方形,上绘水纹,表示水浪。京剧《白蛇传·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 源流(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陆沉(1) 陆地沉没 (2) 比喻国土沦丧,也比喻隐居 陆沉于俗 石罅石缝,指狭谷中小道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吴琚 《酹江月·观潮应制》词:“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感>诗》:“驱驾洪涛羽翼振,海门无计限飞轮。” 许由亦作“ 许繇 ”。传说中的隐士。相传 尧 让以天下,不受,遁居于 颍水 之阳 箕山 之下。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愿闻,洗耳于 颍水 之滨。事见《庄子·逍遥游》、《史记·伯夷列传》。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傅谢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支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激昂荣华之间,沉潜珪组之内。” 宋 陆游 《遣兴》诗:“静观世事频兴叹,千载前时有 许由 。” 清 孙枝蔚 《猛虎行》:“ 箕山 有 许繇 , 商山 有四翁。” 隐心(1).审度,忖度。《文选·崔瑗<座右铭>》:“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李善 注:“ 刘熙 《孟子注》曰:‘隐,度也。’《周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吕氏春秋》曰:‘内反於心不慙,然后动也。’” 李周翰 注:“隐,度。庸,常也。言能度心而动。” (2).昧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诚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3).忧心;痛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愜,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4).隐居之意。 唐 祖咏 《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 寄言(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冰檗喻指处境寒苦艰辛。檗,即黄檗、黄柏,性寒味苦。 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 清 钱谦益 《刘一燝授光禄大夫母杨氏加赠一品夫人制》:“相夫子于盛年,则冰檗有闻;抚诸孤于稚弱,则荼苦无间。恒其贞德,终为母师。” 相与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追寻追踪查寻 茫茫人海,踪迹难追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