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无题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汪晫 |
释义 | 无题原文农夫只合老山林,辜负时卿一寸心。老矣不堪持手板,死时何用覆斜衾。 有人称善名非细,对客无惭乐最深。 回首暮云山黯淡,谁能更听伯牙琴。 诗词问答问:无题的作者是谁?答:汪晫 参考注释农夫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只合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 老山深山。陕北民歌《刘志丹》:“十月里,天气寒, 杨猴小 队伍下了山,断的个老百姓钻老山,咱们的红军到来了,人人都喜欢。”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看看我们老山林子的‘电气化’到什么程度啦。” 辜负(1) 亏负;对不住 无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为有》 坐想行思,伤怀感旧,各辜负了星前月下深深咒。——元· 关汉卿《丈石调·青杏子·离情》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元· 马致远《洞庭秋月》 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草地晚餐》 我决不辜负老师的培养 (2) 错误地对待 辜负了公众的信任 一寸心(1).微薄心意。 唐 贺遂良 《赠韩思彦》诗:“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 (2).指一片诚心。 宋 苏轼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 明 杨立斋 《一封书·题情》曲之三:“理瑶琴,罢瑶琴,总是相思一寸心。” 不堪(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手板(1) 〈方〉∶手掌 (2) (手板儿)体罚用的打手心的板子 (3) 见“手版” 何用(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有人(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善名(1).好的名声。《尹文子·大道上》:“善有善名,恶有恶名。”《韩非子·内储说上》:“太仁、太不忍人,非善名邪?” (2).好的名称,适宜的名称。《荀子·正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无惭亦作“ 无慙 ”。 1.无所惭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神之来格,所贵无惭。”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2).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枰中举国莫争先,女将驰名善战。玉手无慙国手,秋波合唤秋仙。高居师席把棋传,石作门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云山(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黯淡亦作“ 黯澹 ”。1.阴沉;昏暗。 唐 杜牧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 清 王士禛 《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2).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清 高鹗 《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 沙汀 《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枣声墙外传来,觉得十分黯淡无趣,正不解为何这般寂寞。” 伯牙琴(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成连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