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相和歌辞。董逃行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元稹 |
释义 | 相和歌辞。董逃行原文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长安城中贼毛起。 城门四走公卿士,走劝刘虞作天子。 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 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诗词问答问:相和歌辞。董逃行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全唐诗:卷20_8 参考注释董卓(~-192)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 * 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后被王允、吕布所杀。 揩铿象声词。金属撞击声。 唐 元稹 《董逃行》:“董逃董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 戈甲(1).戈和铠甲。亦泛指武器装备。《尉缭子·兵令下》:“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南史·刘之亨传》:“总督众军,杖节而西,楼船戈甲甚盛。” (2).指战争或军队。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况封畿戈甲之餘,壠亩榛芜之后,疲羸未復,疮痏未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阴风恶,戈甲遍荒郊,杀气黯青霄。” 清 顾炎武 《表哀诗》:“欲求 防 墓处,戈甲满江潯。” 劳嘈谓声音嘈杂。 唐 元稹 《董逃行》:“董逃董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 明 高启 《夜饮丁二侃宅听琵琶》诗:“转关未奏双索先,劳嘈咽切断復连。” 剜剜凹陷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俗人呼杼为橡子,以橡壳为杼斗,以剜剜似斗故也。” 唐 元稹 《董逃行》:“剜剜深脐脂燄燄,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焰焰亦作“燄燄”。1.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 明 方孝孺 《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 (2).火焰炽烈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只见焰焰地烧着。” (3).明亮貌;鲜明貌。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 太丘 之前;暮雨沉沉,不散 巫山 之曲。”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焰焰众卉明,袞袞新泉流。” 宋 叶适 《奉赋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沃沃葵莧畦,焰焰棠杏坞。” 宋 朱弁 《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 (4).炎热貌。 唐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爀爀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铁城何燄燄,铁牀亦彤彤。” (5).形容气势盛貌。 金 元好问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羣小焰焰,如棼丝,如沸糜,殆若不復能措手者。” 金 元好问 《赠修端卿张去华韩君杰三人》诗之六:“异时三客俱焰焰,人伦东国吾无慙。” 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销骨(1).销蚀骨体。 唐 杜荀鹤 《经青山吊李翰林》诗:“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2).灭绝骨肉之亲。形容毁谤之言害人之烈。《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鑠金,积毁销骨。” 李善 注:“毁之言,骨肉之亲,为之销灭。”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事喜败而忌成,言鑠金而销骨。”《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 (3).犹销魂。形容极其哀伤。 唐 元稹 《别李十一》诗之五:“闻君欲去潜销骨,一夜暗添新白头。”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词:“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烟火(1) 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3) 烟花 教贲四叫花儿匠来,做几架烟火。——《 * 》 (4) 祭祖时点的香火,借指后嗣 (5) 指烽火 长安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毛起(1).毛发竖立。《韩非子·说林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 (2).形容兴起之事如毛一样众多。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为学日增》:“儛文以辩相詘,以巧相胜,毫举毛起,益以无穷。” 宋 苏轼 《答宋寺丞书》:“自到郡以来,夏旱秋潦,继之以横流之灾,扎瘥之餘,百役毛起,公私骚然未已也。” 城门城墙上的门洞,设有可关闭的门,供人出入或用作防御 卿士(1).指卿、大夫。后用以泛指官吏。《书·牧誓》:“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孙星衍 疏:“大夫卿士不云卿大夫士,盖以此士,卿之属也。”《史记·宋微子世家》:“ 殷 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讎。”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国疑则询,国迁则询,议郎博士,非西官也。” (2). 周 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诗·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 卿士, 番 维司徒。” 朱熹 集注:“卿士,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总六官之事也。”《左传·隐公三年》:“ 郑武公 、 庄公 为 平王 卿士。” 杜预 注:“卿士,王卿之执政者。”《史记·周本纪》:“ 厉王 不听,卒以 荣公 为卿士,用事。”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不敢(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曹瞒曹操 小字 阿瞒 ,因呼为 曹瞒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汉 相国 参 之后”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瞒 。” 宋 苏轼 《答范淳甫》诗:“犹胜 白门 穷 吕布 ,欲将鞍马事 曹瞒 。”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之一:“威慑 曹瞒 欲避锋,岂虞狙伺起邻封。” 篡乱谓篡权乱世。《后汉书·张纯传》:“自 昭帝 封 安世 ,至 吉 ,传国八世,经歷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封者莫与为比。” 唐 元稹 《楚歌》之一:“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逃人(1).犹逃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逃人 李大 ,即前解役 杜兰 等所疎脱者也。”《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北人不曰‘ 于七 党’,则曰‘逃人’,请鞫诬反坐。” (2).逃避人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 胜负(1) 胜利或失败 从长远看,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战争的性质 (2) 结果,结局 比赛的胜负要看临场发挥 翻环谓往复循环。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一本作“相环”。 相枕彼此枕藉。极言其多。《后汉书·桓帝纪》:“今京师廝舍,死者相枕。”《南史·康绚传》:“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缝缀缝制连缀;补缀 缝缀布鞋 缝缀补丁 何况(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裁缝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 准拟(1).遵循;模仿。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準拟。”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斑斑犹在 杲卿 髮,离离未落 张巡 齿,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準拟。” (2).希望;料想。 唐 白居易 《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 唐 刘得仁 《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朝朝準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準拟春来消寂寞。愁风愁雨,翻把春担搁。” (3).准备;打算。 唐 韩愈 《北湖》诗:“应留醒心处,準拟醉时来。” 金 元好问 《白屋》诗:“明年準拟 莱芜 住,寄谢东邻 范史云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奴家準拟今日抄化几文钱钞,就此追荐公婆。谁知撞着这两个风子,搅闹了一场。”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风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4).准定;一定。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词:“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準拟 岳阳楼 上。” 明 徐霖 《绣襦记·正学求君》:“嘉言敢忘,喜青云有路终须上,凤凰雏準拟朝阳。” (1).料想;打算;希望。 唐 白居易 《不准拟》诗之二:“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王安石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诗:“闻有名花即谩栽,殷勤准拟故人来。”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甲寅除夕十四》词:“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看士女鞦韆笑打。” (2).准备;安排。 唐 元稹 《董逃行》:“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国中第二贵,出入百司须准拟,因何从骑不过十,耸轡途程来至此?”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元典章·朝纲·省部减繁格例》:“如已断(案)公当,别无枉屈,准拟施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