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十七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智愚 |
释义 | 偈颂十七首原文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顶发垂丝,眼光如电。 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 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 诗词问答问:偈颂十七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智愚 释智愚偈颂十七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有意(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不来(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无心(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会面见面 我约定了星期天和他会面 顶发犹发配。《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説,他好好儿的作着个文官儿,怎么又给个辖呢?这不顶发了他了吗?这可坑死我了!” 头发。《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三国 吴 韦昭 注:“颠,顶也。毛,髮也……言次列顶髮之白黑,使长幼有等,以为治民之经纪。” 垂丝(1).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 唐 李白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垂丝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 (2).指如丝的枝条下垂。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柳垂丝,花满树。” (3).白发下垂。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勅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休为建隼临 淝 守,转作垂丝入 洛 人。” 唐 白居易 《白鹭》诗:“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髮垂。何故水边双白鷺,无愁头上亦垂丝?” (4).指垂丝海棠。 宋 张元干 《念奴娇·丁卯上巳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即席赋之》词:“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眼光(1) 视线 我讨厌他那种眼光 (2) 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眼光远大 海风(1) 从海上吹来的风 (2) 自海面吹向陆地的凉爽微风 论量(1).评论;计较。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任贤》:“至於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十:“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2).犹思量。 元 袁桷 《睡觉东西书灯犹明喜勉元达兼示瑾子》诗:“师友渊源端有绪,老夫推枕起论量。” 柴米烧柴与稻米 柴米夫妻 贵贱〈方〉∶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反正 我劝了他半天,贵贱不听 少人(1).轻视人。《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 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三国志·魏志·刘劭传》:“贼众新至,心专气鋭。 宠 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