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瑞鹧鸪 居庵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马钰 |
释义 | 瑞鹧鸪 居庵原文闲人相访有何妨。唯恐闲人话短长。 真乐真闲无议论,至微至妙绝商量。 是非欲说气神散,名利谗言道德忘。 不若澄心常默默,自然彼此得清 诗词问答问:瑞鹧鸪 居庵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参考注释闲人(1) 闲着没有事的人 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 (2) 与事无关的人 闲人免进 有何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担心) 【近义词】恐怕 【反义词】放心 【出处】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造句】他做事小心翼翼的,唯恐出错.为了不惊醒他,我生怕发出声音! 人话人们所说的话;入情入理的话 连句人话都不会说 短长(1) 缺点和长处 (2) 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 (3) 意料不到的变故 (4) 物品的短与长 (5) 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议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微至(1).谓车轮正圆,着地面积小。《周礼·考工记序》:“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微至,谓轮至地者少,言其圜甚,著地者微耳,著地者微,则易转。”《周礼·考工记·轮人》:“进而眡之,欲其微至也。” (2).细致;精妙。《东观汉记·马防传》:“﹝上﹞怒不与穀…… 防 言 宣帝 时五将出征,其奏言 匈奴 候骑得 汉 马矢,见其中有粟,即知 汉 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马当与穀。上善其用意微至,敕下调马穀, 防 遂见亲近。” 沉瑜庆 《与崦楼写诗》:“论诗贵微至, 昌黎 非神奇。” 妙绝(1) 美妙极了 (2) 精妙绝伦 商量(1) 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 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 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是非(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名利1.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言道说;说道 那人言道和你是同乡 不若即不如 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澄心(1).使心情清静。《文子·上义》:“ 老子 曰:‘凡学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於虚无,可谓达矣。’” 唐 吕岩 《水龙吟》词:“万事澄心定意,聚真阳、都归一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 晁梁 澄心定虑了一会,将那寺中房廊、屋舍、园圃、庭堂合他住过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记无差。” (2).静心。 晋 陆机 《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唐 王鲁复 逸句:“清泉绕屋澄心远,曙月衔山出定迟。” 默默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彼此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