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十二·给榜革弊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祁顺 |
释义 | 原文古道日陵夷,人心多巧变。 弊由凉贪作,世似蛮触战。 我公端本源,有榜下台院。 威严凛斧钺,迅速惊雷电。 弊除利乃兴,盛治当复见。 诗词问答问:《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十二·给榜革弊》的作者是谁?答:祁顺 注释1. 押霰韵 参考注释古道(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陵夷(1).山坡缓平貌。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故峻则 楼季 难三刃,陵夷则牧竖易山巔。” (2).由盛到衰。衰颓,衰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颜师古 注:“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頽替若丘陵之渐平也。” 唐 白居易 《立碑》诗:“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明史·熹宗纪赞》:“ 明 自 世宗 而后,纲纪日以陵夷。”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我们优秀的 中华 民族,终不会长此陵夷,未来的艺术天才已经在负势竞上。” (3).平夷;平毁。 王西彦 《鱼鬼》:“那里原是块废弃了的义冢地,由于年代久远,古旧的坟墓几乎全数陵夷了。” 人心(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 蛮 触 交争蜗角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访姨》:“人生大梦信无凭, 蛮 触 徒然有鬭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顾乃於电光石火之内,更兴 蛮 触 之兵戈,不梦中梦乎?” 赵朴初 《读朱委员长泸州诗敬作》诗:“旧时袍泽同盟侣,化为 蛮 触 争蜗涎。” 本源事物产生的根源 下台(1) 从舞台或讲台上下来 (2) 指卸去公职 (3) 比喻摆脱困难尴尬的境地——多用于否定式 (4) 丧失职位,尤指因国会的反对票而丧失职位 政府下台了 威严(1) 威武而严肃 他的样子如此威严,使手下人深深地尊敬与服从他 (2) 威势;权势 (3) 威风 尊长的威严 (4) 威信 治威严。——《后汉书·张衡传》 斧钺亦作“ 斧戉 ”。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鉞,以徇於诸侯。”《汉书·天文志》:“ 梁王 恐惧,布车入 关 ,伏斧戉谢罪,然后得免。” 宋 岳飞 《乞褒赠张所札子》:“ 张所 以忠许国,义不顾身,虽斧鉞在前,凛然不易其色。” 清 沉受宏 《衢州书事》诗:“已见降王归斧鉞,徒闻战鬼逐弓刀。” 谢觉哉 《哭凌波同志》:“劳苦、饥饿、金钱、斧钺,在他看来,若无其事。” 迅速快速 迅速的援助 雷电空中带电的云在放电时所发强光与声音 盛治昌明的政治。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显文明开盛治,説孝男并义女,玉烛调和归圣主。” 清 钱谦益 《苏州府修学记》:“ 成周 之盛治,岂復可几於后世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