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雨中由风篁岭下至灵隐寺路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雨中由风篁岭下至灵隐寺路原文明当旋跸归,胜境欲重顾。 风篁越迥岭,即入灵隐路。 虽云石径仄,舍近求远误。 湿沾旁拂雨,暗冲低幕雾。 黄山纵未观,木兰实屡遇。 昔策马直行,今乘舆缓步。 老矣不觉惭,婆娑兴犹故。 诗词问答问:雨中由风篁岭下至灵隐寺路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遇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 2. 由龙井出谷口转至灵隐计十一里兹自风篁岭下即为入灵隐之路较近六里 参考注释明当犹明日,明天。《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明当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维 《宿郑州》诗:“明当渡 京水 ,昨晚犹 金谷 。” 宋 吴潜 《水调歌头·和梅翁韵预赋山中乐》词:“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明白得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见 陆丈 回书,其言明当。”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不忌重韵》:“古人但取文理明当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 胜境风景优美的地方 名山胜境 风篁(1).谓风吹竹林。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 唐 郑谷 《少华甘露寺》诗:“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檜风篁远近闻。” 清 杨焯 《游弁山资福寺呈霞彻师》诗:“一片风篁拥翠微,晚鐘初动白云稀。” (2).指风吹篁竹发出的声响。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瓶水初澄,炉香正裊,簷角风篁清籟。” (3).即 风篁岭 。岭下 龙井 产名茶。 清 龚自珍 《会稽茶》诗:“茶星夜照 越 江明,不使 风篁 负重名。”参见“ 风篁岭 ”。 灵隐(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 ,又名 灵苑 ,又称 仙居 。《太平寰宇记》谓 许由 、 葛洪 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 北高峰 ,与 南高峰 号“双峰插云”,为 西湖 十景之一。山东南有 飞来峰 ,山麓有 灵隐寺 。 (2).指 灵隐寺 。 宋 苏轼 《游灵隐寺》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 灵隐 飞来 孤。”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诸大禪刹,如 灵隐 、 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数所。”参见“ 灵隐寺 ”。 云石(1).高耸入云的大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飘浮勃逢,敖曹云石滋。” 唐 杨敬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 宋 潘阆 《夏日宿西禅院》诗:“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石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东有云石,广五百里,駮骆如锦,扣之片片,则蓊然云出。” 舍近求远形容做事走弯路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也说“舍近谋远” 这种东西本地就出产,无需舍近求远到外地去订购 黄山中国名山,在安徽省东南部,主峰1841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为重要风景旅游胜地 木兰(1)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2) 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马直(1).马的价钱。《新唐书·回鹘传上》:“为我言有司,所负马直一百八十万,可速偿我。”《明史·兵志四》:“严收良茶,颇增马直,则得马必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年》:“比岁不逞之徒,多以金银市马鬻于羣盗,故马直踊贵。” (2).古代守卫京城、王府的骑兵。 宋 王巩 《甲申杂记》:“ 熙寧 中,併马直入云骑,步直入虎翼,引见司兵遂废矣。” 乘舆(1) 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2) 借指帝王 迎乘舆,公之职也 (3) 泛指车马 特听乘舆到坐 缓步慢步,步伐舒徐 他缓步穿过一条田间小路 不觉(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婆娑(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