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李子永泳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蕃 |
释义 | 赠李子永泳原文漫刺平生不妄投,不知我者谓何求。平生愿作李君御,问事况闻他秩抽。 驿舍夜凉陪麈尾,野田风晚从遨头。 可嗟鞅掌催成去,未尽登临山水幽。 诗词问答问:赠李子永泳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参考注释漫刺《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漫刺”指名刺。 宋 欧阳修 《上胥学士启》:“是宜殫重趼宿舂之劳,怀漫刺署里之字。”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若初非隶属,但恃雅素,趦趄日进,怀漫刺俛首 樊知客 辈,固多不自爱重者。”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韩侂胄 为相时,尝招致 水心 叶适 ,已在坐,忽门外有以漫刺求謁者,题曰:‘ 水心 叶适 候见。’”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谓何如何;为何。《诗·小雅·节南山》:“赫赫 师尹 ,不平谓何!” 郑玄 笺:“谓何,犹云何也。”《史记·礼书》:“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张守节 正义:“是躬化节俭,谓何嫌耳,不须繁礼饰貌也。”《汉书·礼乐志》:“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谓何,当如之何也。” 生愿佛教指强烈的生存愿望 问事(1) 问询信息 问事台 (2) 过问具体事务 科长从不问事 驿舍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也泛指旅店 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 唐 白居易 《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野田犹田野。《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阳县 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二:“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清 魏源 《京口琴娘曲》:“野田积水 淮 南道,日乞穷途夜青草。” 遨头宋 代 成都 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遨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四月十九日 成都 谓之浣花,遨头宴於 杜子美草堂 沧浪亭 ,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真率会》:“虽云一餉之清懽,亦是百年之嘉话,敢烦同志,互作遨头。” 清 赵翼 《四月廿二日访王梦楼出家伎奏乐即席》诗之一:“软脚敢烦开近局,遨头不枉泛轻舠。” 鞅掌事务繁忙的样子 军事鞅掌 国事鞅掌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山水(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