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汉书》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读《汉书》原文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箫望之、京房等]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诗词问答问:读《汉书》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全唐诗 参考注释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稂莠(1) 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 (2) 比喻害群之人 来同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桃李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荆棘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时 中国 黄河 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 三国 吴 韦昭 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区别差别;不同之处 固有区别 没有区别 荣枯(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等夷(1).同等;同辈;同等的人。《韩诗外传》卷六:“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义,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义。”《史记·留侯世家》:“ 黥布 ,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家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 布 闻之,则鼓行而西耳。”《周书·赵贵传》:“初, 贵 与 独孤信 等皆与 太祖 等夷。”《金史·国用安传》:“明日, 用安 乃出见使者,跪揖如等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卷四:“近世贵贱无等,舆臺厮养视縉绅如等夷。” (2).匹比。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塞鸿絶儔匹,海月难等夷。”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六宫之内,无与等夷。” (3).辈分或等级的差别。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其学以诚为本,遇人无等夷,一待以肫恳之怀。” 茫茫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无乃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无私(1) 不只是顾自己的利益 无私奉献 (2) 没有私心 小人(1) 〈方〉 (2) 指子女 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3) 小孩儿 君子(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奈何(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西汉(1) 中国于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的朝代,为刘邦所建,建都长安——亦称“前汉” (2) 天河。即银河 月还西汉,霞临东沼。——王勃《七日赋》 忠邪忠正与奸邪。 晋 殷仲文 《罪衅解尚书表》:“宜其极法,以判忠邪。”《旧唐书·李峤传》:“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赏罚倘乖,下人安劝?”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哼,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不然(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邪臣奸诈的官吏。《管子·明法》:“是以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 汉 陆贾 《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邪臣怀妬嫉,譎计何从攄。” 信邪对邪门歪道的事很信服 他很信邪 忠臣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 忠臣之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优游生活得十分闲适 优游的生活 不断(1) 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 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 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盛业盛大的功业 盛业光于后世 祸机亦作“ 祸几 ”。指隐伏待发之祸患。《文选·鲍照<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李善 注:“《庄子》曰:‘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司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 班固 《汉书》述曰:‘祸如发机。’”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二:“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 蜀 云飞。”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成纪(1).成其纪纲,合乎法度。《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发音在咏,动容成纪。” 李善 注:“《韩诗》曰:‘……成其纪纲。’” (2).复姓。 唐 代有 成纪慕仁 。见《续通志·氏族八》。 愤愤(1).心求通而未得貌。《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注:“ 孔子 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啟发为説之。” (2).指烦闷不舒貌。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 宋 孔熙先 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 文帝 时,为散骑侍郎,不为时知,愤愤不得志。”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五:“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 屈原 、 贾生 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 (3).气愤不平。《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 王莽 篡 汉 ,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宋书·殷景仁传》:“ 湛 既入,以 景仁 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愤愤。” 明 刘基 《牡丹会诗序》:“有向隅而不获与羣,则愤愤然见於色,形於辞。”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甲申沦陷,以至今日,愤愤于腥羶贱种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说不出什么,只喃喃了两声,便愤愤然走了。” 令人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寄言(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为国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时(1) 自然运行的时序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今天时顺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必有得天时。 是天时不如地利。 (3) 天命 非为天时。——《三国志·诸葛亮传》 (4) 时候 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钟,只好散了。——《老残游记》 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为臣指臣位,官职。《孟子·公孙丑下》:“ 蚔鼃 諫於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赵岐 注:“三諫不用,致仕而去。” 可以(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鉴于(1) 关于;考虑到 鉴于他在那里任职 (2) 由于,按照,根据 鉴于时事的发展,他的论点似乎颇能为人接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