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朱道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柏 |
释义 | 赠朱道人原文道人跨鹤遍天涯,伟观绝景收拾归。点头濡墨茅屋下,乘兴吐出胸中奇。 百尺生绡冰样洁,落笔一埽风雨驰。 远水拍天穷万折,怪石硗确蹲熊罴。 槎石古木蛟龙走,断云寂寞无心飞。 淡妆浓抹西子面,天梯石栈猿猱悲。 野骑残僧小桥险,酒帘渔棹摇斜晖。 生绡有限意难尽,兀坐静境窥天机。 岂知造化无尽藏,奔会笔底无盈亏。 射洪川幅非我有,且遣楮君百辈供指麾。 诗词问答问:赠朱道人的作者是谁?答:王柏 参考注释道人(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跨鹤(1).乘鹤,骑鹤。道教认为得道后能骑鹤飞升。 宋 林景熙 《简卫山斋》诗:“何当躡飞珮,跨鹤青云端。”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徐仙》:“县丞 卓津 题《卜算子》词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 (2).用作逝世的婉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已而父母皆在府衙中跨鹤仙去。”参见“ 丁令威 ”。 (3).见“ 跨鹤扬州 ”。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伟观壮丽的景象 绝景美好无比的风景 黄山绝景 收拾(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点头快速地向前低头;作为 表示而向前低头 濡墨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有妓女 谢天香 者,以裙裾濡墨,大书‘穠芳’二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公就宫门阶石上,裂生纸以唾濡墨。” 清 紫真道人 《<笠翁传奇十种·奈何天>总评》:“濡墨写嗔,挥毫洩痛。” 茅屋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乘兴乘着一时高兴 胸中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百尺(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唐 韩愈 《桃源图》诗:“流水盘迴山百转,生綃数幅垂中堂。” 宋 王安石 《学士院画屏》诗:“六幅生綃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綃,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苏曼殊 《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诗之二:“送卿归去海潮生,点染生綃好赠行。” 落笔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风雨(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拍天形容浪涛汹涌冲击,气势浩大。 唐 韩愈 《题临泷寺》诗:“ 潮阳 未到吾能説,海气昏昏水拍天。” 怪石(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硗确(1).土地坚硬瘠薄。《东观汉记·丁綝传》:“昔 孙叔敖 敕其子,受封必求磽确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乡厚矣。”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南逸浩淼际,北贫磽确中。” 明 唐顺之 《答马巡抚书》:“苦寒磽确之地,人甚不乐居。”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然余所最畏者,厥惟四事,曰内乱、曰疫癘、曰土地之磽确、曰货币之恶劣是也。” (2).指多石而坚硬的路。 宋 范成大 《自冬徂春道中多雨遂作苦语》诗:“薄晚得磽确,稍入 袁州 山。不辞石啮足,聊免泥没韉。” (3).坚石。 唐 欧阳詹 《石韫玉赋》:“内抱贞明,蓄珪璋而自异;外封磽确,与砮礪而攸同。” 坚硬瘠薄的土地。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既以磽确外为寰宇,敞无垠堮以居亿兆;又选英精内为区域,束以襟带用宅君长。” 熊罴(1).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冯宗庙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谅 《秋夜偶成》诗:“暂止熊羆消大暑,秋深云合殄妖氛。”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八千劲旅走熊羆,曾断 金 人十万师。” (2).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儿》诗:“平生未省梦熊羆,稚女如花坠晓枝。”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更须夸兰玉祥开,何必虑熊羆占缓。” (3).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 西伯 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於是 周 西伯 猎,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阳,与语大説……载与俱归,立为师。” 西伯 ,指 周文王 。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占。” (4).比喻贪残的人。《楚辞·刘向<九叹·愍命>》:“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注:“熊羆,猛兽,以喻贪残也。” 蛟龙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断云片云。 南朝 梁简文帝 《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宋 赵师秀 《会景轩》诗:“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明 边贡 《出郭将访希准郡伯薄暮而返却寄》诗:“断云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横 《春感用黄仲则韵》之二:“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无心(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淡妆浓抹见“ 淡粧浓抹 ”。 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浓抹总相宜。”亦作“ 淡妆浓抹 ”。《黑籍冤魂》第十八回:“衣裳着得也俏,淡妆浓抹,总称他的高兴。” 西子西施 。《孟子·离娄下》:“ 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 王錂 《春芜记·构衅》:“东邻 季小姐 , 姮娥 月貌, 西子 花容,下官十分在意。”参见“ 西施 ”。 梯石谓垒石铺设磴道。 唐 杜甫 《飞仙阁》诗:“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 仇兆鳌 注:“垒石成梯,坚於结构。” 猿猱泛指猿猴。《管子·形势》:“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清 黄遵宪 《台湾行》:“前者上岸雄虎彪,后者夺关飞猿猱。” 小桥(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酒帘酒望子 斜晖亦作“ 斜辉 ”。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 清 龚自珍 《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 有限(1) 对范围、数量或时间长短有限制的 (2) 数量不多;程度不高 为数有限 诸侯之地有限。——宋· 苏洵《六国论》 兀坐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静境(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天机(1) 上天的机密 (2) 泛指秘密 一语道破天机 (3) 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无尽藏(1).佛教语。谓佛德广大无边,作用于万物,无穷无尽。《大乘义章》十四:“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苞含曰藏。” 唐 法藏 《华严探玄记》卷十九:“出生业用无穷,故曰无尽藏。” (2).泛指事物之取用无穷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明 李贽 《杂说》:“独自无赖,试取《琴心》一弹再鼓,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工巧固可思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走向人民文艺》:“任何开化民族的古代文艺或未开化民族的现存文艺,都往往蕴含着无尽藏的美。” 指佛寺中储积各方所施舍的财物的地方。《太平广记》卷四九三引 唐 陆长源 《辨疑志·裴玄智》:“ 武德 中,有沙门 信义 习禪,以三阶为业,於 化度寺 置无尽藏。 贞观 之后,捨施钱帛金玉,积聚不可胜计。” 笔底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盈亏(1) 赚钱或赔本 工厂自负盈亏 (2) 指月亮的圆和缺 (3) 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商务来往或资本增值中的) 公司财务上的盈亏 楮君指纸。 宋 岳珂 《桯史·周梦与释语》:“士掷其报章於门而去。閽者白之,曰:‘正自乏楮君,就席以为室间书庋。’” 百辈上百位。言人多。 明 张居正 《杂著》:“使 始皇 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即有 刘 项 百辈,何能为哉!” 指麾见“ 指挥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