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刘直孺拙逸轩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榘 |
释义 | 题刘直孺拙逸轩原文营营天壤间,孰不为智使。有美山中君,独与世俗异。 一真不凿若不愚,四体安然如止水。 人皆喜君得佳扁,我於其间有余议。 一阴一阳分动静,江河山岳判流峙。 造行而欲辞其劳,造化之功亦息矣。 伊周孔孟心乎民,老氏庄蒙忘此世。 使四君子俱恝然,万古滔滔孰经济。 以拙而望巧,巧未及成拙。 先至晦巧而为拙,终焉多与巧相值。 逸者自逸劳者劳,天之降材尔殊尔。 君才足以应万殊,袖手山林恐非计。 原君结力运天巧,却换轩名与张子。 诗词问答问:题刘直孺拙逸轩的作者是谁?答:张榘 参考注释营营(1) 象声词 营营青蝇 (2) 奔走钻营 毕生营营,追求名利 (3) 常含贬义 天壤(1) 天和地 天壤间 (2) 相隔极远;相差极大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中君(1).指才德平常的君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諫争;事中君者,有諫争无諂諛,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撟拂。”《汉书·张敞传》:“夫小国中君,犹有奋不顾身之臣,况於明天子乎!” (2).指心。 宋 苏舜钦 《夜中》诗:“夜分众諠死,耿耿抱真履,中君湛以寧,不为外官使。” 世俗(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不凿谓谷未精舂。《左传·桓公二年》:“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杜预 注:“黍稷曰粢,不精凿。” 若不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四体(1) 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 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安然(1) 平安无事地 他整夜安然呆在防空洞里 (2) 安静地 安然入睡 止水死水;滞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其间(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余议谓馀留可议的政事。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动静(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河山河流和山岭,指国家疆土 大好河山 造行谓修养品行。《汉书·王吉传》:“寡人造行不能无惰,中尉甚忠,数辅吾过。” 宋 王安石 《未复旧官光禄寺丞赵瑾改大理寺丞》:“尔造行不谨,陷於法理,比更赦宥,復序故官。”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周孔周公 和 孔子 的并称。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柳宗元 《觉衰》诗:“ 彭 聃 安在哉? 周 孔 亦已沉。” 宋 范仲淹 《谢公梦读史诗序》:“公於是时,乃有正梦,特歌 周 孔 之仁义,能久泽於吾民。” 老氏(1).指 老子 。 汉 张衡 《东京赋》:“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淡泊全精神, 老氏 吾将师。” 清 赵翼 《书怀》诗:“敢援 老氏 戒,谓知足不辱。” (2).指 老莱子 。相传为 春秋 末年 楚 隐士。居于 蒙山 之阳,自耕而食。 楚王 召其出仕,不就。见《高士传》卷上、《列女传》卷二。 宋 梅尧臣 《咏严子陵》:“ 老氏 轻璧马, 庄生 恶牺牛。” 庄蒙指战国时哲学家 庄周 。因他曾做过 蒙 地的漆园吏,故称。 金 孟宗献 《张仲山枝巢》诗:“乐哉下视 濠 梁鱼,逍遥自契 庄蒙 书。” 四君子(1).国画中对梅、竹、兰、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明 万历 间 黄凤池 辑《梅竹兰菊四谱》, 陈继儒 称为“四君”,后又称“四君子”。 (2).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种中药的合称。《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老先生此症,当用四君子,加入二陈,饭前温服。” 恝然漠不关心貌,冷淡貌。 宋 辛弃疾 《醉翁操》词序:“又念 先之 与余游八年,日从事诗酒间,意相得欢甚,於其别也,何独能恝然。”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新亭流涕》:“二帝在北,不宜恝然,须当时復遣问起居,以尽臣子之义。”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而社会之耳目,乃独震惊有此点,日颂当前之结果,於学者独恝然而置之。” 万古万世 万古长青 滔滔(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经济(1) 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 我们农业经济中的急速变化 (2) 生活用度;家境 经济宽裕 经济拮据 未及(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相值(1).犹相遇。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序:“始於 北府 相值,倾盖无已。” 唐 韩愈 《寄皇甫湜》诗:“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 宋 苏轼 《芙蓉城》诗:“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郭沫若 《今津纪游》六:“我的视线同她们觌面相值。” (2).相当;相匹敌。《仪礼·丧服》“大功八升若九升” 汉 郑玄 注:“欲其文相值。”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晁公武 《读书志》考诸人与 河汾 (指 隋 王通 )絶不相值,甚详,第亦无庸事此,读《中説》即瞭然。” 自逸身心安适。《诗·小雅·十月之交》:“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乐天知命,澹然自逸。” 宋 曾巩 《策问三》:“而政未加善,侧身践行,兢兢业业,不敢自逸。” 明 周履靖 《游白岳山与松窝子百瓢道人联句》:“谈玄心自逸,吟句字还工。” 足以完全可以 凭他的成绩足以取胜 足以立事。——《资治通鉴》 力尚足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淮南子·本经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五》:“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笼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此盖谓行虽万殊,而归致是一。” 袖手(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山林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非计非良策;失策。《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地不能为 汉 十二,为叛逆以忧太后,非计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 蜀 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南史·王诞传》:“将军今留 吴公 ,公私非计。”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 中国 之边境苦无人以实之,而忍听吾民之逼迫羈栖,飘零海外,窃以为非计也。” 天巧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门 、 水帘 、 瀑布 、 石灯 、 石钟罄 、 观音影 之类,皆自然天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墻,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