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送孙泼赴云中
朝代 唐代
作者 韩翃
释义

送孙泼赴云中原文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能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
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诗词问答

问:送孙泼赴云中的作者是谁?答:韩翃
问:送孙泼赴云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孙泼赴云中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韩翃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翃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43_13

参考注释

黄骢少年

《周书·裴果传》:“ 果 从军征讨,乘黄驄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驄年少’。”后以“黄驄少年”指勇敢的年轻人。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黄驄少年舞双戟,目视傍人皆辟易。”

目视

以目示意。《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 颜师古 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

旁人

(1) 称除自己或某人、某些人之外的其他的人、另外的人

(2) 旁边的人

辟易

(1).退避;避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张守节 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 瓘 指剑以示曰:‘ 瓘 虽识大王,但此物不识耳!’皆皇恐辟易而退。” 清 赵翼 《古州诸葛营》诗:“想是擒纵声威在,一时羣蛮尽辟易。” 鲁迅 《彷徨·长明灯》:“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 阔亭 的眼,使 阔亭 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2).指屏退;击退。《北史·序传·李晓》:“行至 成皋 ,为 滎阳 令 天水 阎信 所疑,辟易左右,谓 晓 曰:‘观君仪貌,岂是常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闻有贼,奋臂前驱,十数人輒辟易千人。”

(3).引申为消失。 宋 司马光 《朝鸡赠王乐道》诗:“一声高举耳目醒,四远羣阴俱辟易。”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4).狂疾。《国语·吴语》:“ 员 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 越 之擒也。 员 请先死。” 韦昭 注:“辟易,狂疾。”

(5).拜服;倾倒。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大雅既沦丧,吾子敦诗书。作者皆辟易,叹君 杨 马 餘。” 清 王晫 《今世说·捷悟》:“每雄谈,四座为辟易。”

(6).谓解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 陈奇猷 校释:“‘辟易’係古人恒言。《史记·项羽本纪》云:‘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是‘辟易’者,其地原为人或物所佔据而后避开之义。此文既是説耕稼,则田地辟易是相对於田地固冻而言,故辟易即是解冻。”

百战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陇上

泛指今 陕北 、 甘肃 及其以西一带地方。 晋 傅玄 《惟庸蜀》诗:“ 姜维 屡寇边, 陇上 为荒芜。”《晋书·刘曜载记》:“右军 刘干 攻 平襄 ,克之, 陇上 诸县悉降。” 宋 蔡挺 《喜迁莺》词:“ 汉 马嘶风,边鸿叫月, 陇上 铁衣寒早。”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风动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

风动工具

地气

不同地区的气候

此地气之不同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苍茫

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横吹

(1).乐器名。即横笛。又名短箫。 唐 王维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诗:“横吹杂繁笳,边风捲塞沙。”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十五首·牧笛》:“芊绵杳靄间,落日一横吹。” 清 陈维崧 《菩萨蛮·江行》词:“回首望臺城,依稀横吹声。”参见“ 横笛 ”。参阅《文献通考·乐考十一》。

(2).乐府曲名,用于军中。《辽史·乐志》:“横吹亦军乐,与鼓吹分部而同用,皆属鼓吹令。”参见“ 横吹曲 ”。

(3).指演奏横吹乐的乐队。《南史·垣护之传》:“ 崇祖 闻 陈显达 、 李安人 皆增给军仪,乃啟求鼓吹横吹。”

出塞

远出边塞

敲石

(1).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明 高启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2).喻时光短促。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传夜

犹巡夜。《新唐书·李愬传》:“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冰河

结冰的河流;冰川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前锋

(1) 发动向对方球门或球篮作得分进攻的球员(如在篮球或曲棍球比赛中)

(2) 足球运动中在中锋两侧及后卫与中线之间的两个球员之一

(3) 前头部队,走在军队前面的部队

部队的前锋已到达目的地

直指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 。”《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 ,直指 太原 ,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 。” 毛 * 《如梦令·元旦》词:“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无所回避。《荀子·不苟》:“正义直指,擧人之过,非毁疵也。”《韩非子·说难》:“直指是非,以饰其身。” 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无所迴避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屈原不会是弄臣》:“他眉清目秀,无疑还齿白唇红。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

(3). 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民力屈,财货竭,因之以凶年,羣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衣,持斧鉞,斩断于郡国,然后胜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直指平米价,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章炳麟 《訄书·商鞅》:“繇 弘 、 汤 、 仲舒 之法,终于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阴山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2400米。山地大部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在断陷盆地中有沉积岩分布。煤、铁和稀土金属等矿藏丰富。以狼山最为干旱,大青山较湿润。山坡低处为草地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匈奴

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 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尽人

人人;所有的人。 宋 王禹偁 《五福先后论》:“夫贫富夭寿,人之定数,天之常道,尽人不能易之。”《花月痕》第四六回:“民生颠沛,国帑空虚,尽人能言其实,尽人不敢言其所以然之故。” 管桦 《井台上》:“﹝担水的人﹞唧唧喳喳咬着耳朵,谈些尽人皆知的秘密。”

金印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酬功

亦作“酧功”。亦作“醻功”。奖赏有功劳者。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经战伐地,宽免租赋。施令酬功,急疾如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戊辰公卿之盛》:“今名硕辈出,劳烈孔彰,圣主酬功,将来更不胜记矣。” 清 陈廷敬 《平滇雅·滇池》诗:“我将我师,于野暴露。布惠醻功,急疾如火。” 清 李重华 《道古》诗:“盲 左 既酧功,腐 迁 何媿色?”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整顿属员诏》:“但养尊处优,是酬功极顶,免再操劳闻问国事。”

斗大

(1).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 周 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后。’”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 介子 定远 辈,投笔立功,勒铭 燕然 ,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2).用于对大的物体,形容其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斗大一城,尚如海上神山之可望不可即。”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生﹞间作一画,而江城斗大,风雅絶稀,故再世 龙眠 ,絶少知音问鼎。”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