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中秋日侍皇太后宴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中秋日侍皇太后宴原文献寿东朝祝南极,承欢北塞拟西池。 以天下养乐莫大,值秋月佳景更奇。 动桂浮兰彼徒尔,庆霄绮节此为宜。 由来家法贻千祀,松鹤延龄昔有诗。 诗词问答问:中秋日侍皇太后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 2. 三十六景中松鹤清越乃后处皇祖奉养宁寿宫皇太也 参考注释献寿献礼祝寿。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乃命执事,献寿羞璧。”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诗:“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觴。” 清 孙枝蔚 《菩萨蛮·忆故乡枣》词:“归乡空有意,献寿非吾事。” 东朝(1).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汉 长乐宫 。太后所居。因在 未央宫 之东,故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 ,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 裴駰 集解引《关中记》:“ 长乐宫 本 秦 之 兴乐宫 也。 汉 太后常居之。”《汉书·灌夫传》:“东朝廷辩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朝,太后朝也。” (2).也借指太后、太妃。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三:“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风。” 王文诰 注:“按《汉书》 惠帝 东朝 长乐宫 ,时 吕太后 居 长乐 ,后世称太后为东朝。” 明 张居正 《挽歌》之八:“北极恩长戴,东朝养未伸。” (3).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唐 大明宫 ,亦称 东内 。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新年宴乐坐东朝,鐘鼓鏗鍠大乐调。”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诰》:“ 王惠超 等率侍卫以导从吾於黄麾左右者,皆东朝之勤吏也。”参见“ 东内 ”。 (4).即东宫。太子所居。《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帝体丽明,仪辰作贰;君彼东朝,金昭玉粹。” 李善 注:“东朝,东宫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皇太子见百寮于东朝,百寮拜贺。” 宋 梅尧臣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诗之一:“北极履声絶,东朝车迹湮。” (5).借指太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东朝既建,淑问峩峩。” 李善 注:“谓 愍怀太子 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天子以大臣之丧,躬輟听讼;东朝以师傅之尊,亲临攒祭。” 倪璠 注:“东朝,谓太子也。” (6).指 三国 吴 。因 吴 在 蜀 东,故称。《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蜀 丞相 诸葛亮 与兄 瑾 书曰:‘既受东朝厚遇,依依於子弟。’” 南极(1) (2) (1)∶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 (2)∶地球上最南的一点,地轴的南端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 承欢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哀郢》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膝下 西池(1).池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晋明帝 ﹞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 太子西池 是也。” 刘孝标 注引 山谦之 《丹阳记》:“ 西池 , 孙登 所创,《吴史》所称 西苑 也, 明帝 修復之耳。”《晋书·刘毅传》:“初, 裕 征 卢循 ,凯归,帝大宴於 西池 ,有詔赋诗。” (2).相传为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的异称。 清 龚自珍 《梦玉人引》词:“陡然闻得,青凤下 西池 。”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不必 西池 献瑞,方披益地之图。” (3).泛指西面的池塘。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诗:“公府想无事,西池秋水清。” 宋 晏殊 《玉堂春》词:“欲傍西池看,触处杨花满袖风。” 天下(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养乐保持、增长乐趣。《荀子·正名》:“故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 莫大最大,没有比这更大 他这样处理问题,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秋月(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佳景美景;胜景。 唐 元稹 《寄乐天》诗:“老逢佳景惟惆悵,两地各伤何限神。” 宋 柳永 《法曲献仙音》词:“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徒尔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徒尔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尔纷纷。” 朱琦 《感事》诗:“难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庆霄(1).即庆云。《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 河 阴,庆霄薄 汾 阳。” 李善 注:“庆霄,即庆云也。”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天子之文章焕乎垂光,庆霄在上,万物五色。”参见“ 庆云 ”。 (2).谓庆云焕彩的天宇。 唐 权德舆 《齐成公神道碑铭》:“鹏起扶摇,鸞翔庆霄。”《宋史·乐志十》:“拜貺清宫,凝辉庆霄。” 绮节七夕之别称。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妙会非綺节,佳期乃良年。”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五:“佳期非綺节,妙会乃凉夕。”《渊鉴类函·岁时·七月七日》:“綺节,是夕乃罗织之节也。”参见“ 七夕 ”。 由来(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家法(1) 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圣贤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家长责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千祀千年。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惠心奋千祀,清埃播无疆。”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 湘 。” 明 高启 《吊伍子胥辞》:“奚千祀而勿毁兮,繄若人之死忠。” 松鹤(1).松与鹤。多比喻标格出众。 唐 常建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诗:“泉萝两幽映,松鹤间清越。” 唐 符载 《梵阁寺常准上人精院记》:“院主姓 瞿 氏,真释种也,行业如圭璧,标韵如松鹤。” 唐 方干 《题长洲陈明府小亭》诗:“松鹤认名呼得下,沙蝉飞处听犹闻。” (2).喻高年、高寿。如:松鹤同长;松鹤遐龄。 延龄(1).长生;延长寿命。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长生米启》:“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知不遇世,遂逃此山,食松脂木实,乃得延龄耳。”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每欲就帝都而侍养,庶几窃天禄以延龄。” (2).即延龄客。指菊花。 明 杜岕 《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延龄振芬葩,服之生羽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