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结秀亭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结秀亭原文秀者列乎外,结之斯在中。 境情原不二,物我贵相融。 四柱那知此,一心原可通。 于兹顺应处,愿勉廓然公。 诗词问答问:结秀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七 参考注释不二(1) 没有两样,一致和相同的 君令不二 (2) 专一,不变心 对革命坚贞不二 物我彼此,外物与己身。《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 孔 门之乐,不拘物我,相与少叙,料无不可。”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没有国族的界别。” 贵相(1).星名。《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命包》:“贵相理文绪。” (2).贵人之相。《三国志·魏志·锺繇传》:“尝与族父 瑜 俱至 洛阳 ,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於水,努力慎之。’”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韩公 尝洗足, 韩公 足下有黑子, 禄山 窃窥之, 韩公 顾而笑曰:‘黑子是吾之贵相,汝何窥之?’” 鲁迅 《伪 自由 书·文学上的折扣》:“譬如说罢,称赞贵相是‘两耳垂肩’,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对折,觉得比通常也许大一点,可是决不相信他的耳朵像猪猡一样。” (3).宰相位贵,故称。 四柱(1).神话传说中撑地的四根支柱。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 (2).古钱名。《梁书·敬帝纪》:“己卯,铸四柱钱,一准二十……壬辰,改四柱钱一准十。”《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杨蓉裳 《咏钱》:“五銖工剪凿,四柱细摩挲。” (3).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人命八字,共计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其所得四柱,皆不能越于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之外。” (4).旧时出纳财货或钱粮交代表册中的四个项目。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四柱》:“今官司钱粮交代,必造四柱册。四柱者: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也。《至正直记》云:‘人家出纳财货者,谓之掌事。计算私籍,其式有四:一曰旧管,二曰新收,三曰开除,四曰见在。’则 元 时已有此名目。” 一心(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于兹(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顺应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 顺应时代的潮流 廓然(1) 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 四顾廓然 (2) 静静地 廓然独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