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龙兴寺思橘轩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释妙声 |
释义 | 龙兴寺思橘轩原文橘子熟时天雨霜,翰林曾宿赞公房。 只今纵有黄金实,安得登之白玉堂。 作颂向来悲楚客,题书何处觅韦郎。 孝思喜有文孙在,犹解开轩咏不忘。 诗词问答问:龙兴寺思橘轩的作者是谁?答:释妙声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橘子见“橘” 天雨天降雨。 战国 宋玉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宋 有富人,天雨墙坏。”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公房(1) 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的房屋 (2) 景颇、傈僳、彝、黎等少数民族解放前曾有过的专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场所 只今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黄金实菊花的籽实。 唐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陶 诗只采黄金实, 郢 曲新传《白雪》英。” 冯浩 笺注引《本草》:“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 白玉堂(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唐 刘方平 《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 张孝祥 《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2).指翰林院。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向来(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楚客(1).指 屈原 。 屈原 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唐 李白 《愁阳春赋》:“ 明妃 玉塞, 楚 客枫林,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 唐 李商隐 《九日》诗:“不学 汉 臣栽苜蓿,空教 楚 客咏江蘺。” 宋 贺铸 《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 漳 滨卧,渔父何知 楚 客才。” (2).泛指客居他乡的人。 唐 岑参 《送人归江宁》诗:“ 楚 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唐 顾兆熊 《送友人归汉阳》诗:“罇前别 楚 客,云水思縈回。” 宋 柳永 《卜算子》词:“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 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题书写信。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孝思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毛 传:“则其先人也。” 郑玄 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子孙以顺祖考为孝。”《魏书·孝感传·赵琰》:“年餘耳顺,而孝思弥篤。”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筵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只你一点孝思,就是天地也感格的动了。” 文孙指 周文王 之孙。《书·立政》:“继自今 文 子 文 孙。” 孔 传:“ 文 子 文 孙, 文王 之子孙。”后泛用为对他人之孙的美称。 清 潘祖荫 《<炳烛编>序》:“赖有文孙间关危难,保此遗书。”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文孙雅意惠来学,妙选宾友相切磋。” 解开(1) (2) 打开打结的部分 解开领带 (3) 被松开;被拆开 所有联系情感的纽带都很容易地解开了 (4) 解答 你能解开这个谜语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