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赵雍山水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赵雍山水原文漪漪漾新水,蓬蓬汎远春。 绿蒲将白芷,举目清无尘。 挐音发前浦,馀韵来江滨。 傲睨天地宽,何期理钓纶。 诗词问答问:题赵雍山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七 参考注释漪漪(1).水波荡漾貌。 宋 苏轼 《裙靴铭》:“百叠漪漪,风縐六銖。” (2).形容花木摇曳如水波。《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李香林 《题竹》诗:“干霄修竹自漪漪,十载相违每繫思。” 新水(1).新汲之水。《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 汉 郑玄 注:“明齐,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酿此酒也。”《艺文类聚》卷五引 晋 夏侯湛 《大暑赋》:“沃新水以达夕,振轻箑以终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诗:“新水乱侵青草路,残阳犹傍緑杨村。” 蓬蓬指草木、须发参差不齐或杂乱 白芷香草名。夏季开伞形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入药,有镇痛作用,古以其叶为香料。《楚辞·招魂》:“菉苹齐叶兮,白芷生。” 唐 陆龟蒙 《药名》诗:“白芷寒犹採,青箱醉尚用。” 唐 陆龟蒙 《采药赋》序:“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蘼芜白芷愁烟渚,曲琼细卷 江 南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白芷》﹝释名﹞引 徐锴 曰:“初生根榦为芷,则白芷之义取乎此也。” 举目抬眼看 举目四望 无尘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挐音桨声。《庄子·渔父》:“ 颜渊 还车, 子路 授绥, 孔子 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挐音,而后敢乘。” 成玄英 疏:“船远波定,不闻橈响,方敢乘车。” 宋 苏轼 《湖上寻周李二君不见》诗:“苇间闻挐音,云表已飞屐。”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见约买田非臆説,烟鬟来往识挐音。” 傲睨傲慢斜视;骄傲。 唐 罗隐 《送宣武徐巡官》诗:“傲睨公卿二十年,东来西去只悠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餘杭 生时一遇之,虽不甚倾谈,而傲睨之气顿减。”《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 戎昱 ……自恃有才,有性极是傲睨,看人不在眼里。”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屹然出中央而无校讎,则其益自尊大,寳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於理极者矣。”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何期犹言岂料。表示没有想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凡庸 * ,少乐 * ,幸藉缘会,得在山宅,何期真圣,曲垂启降。” 明太祖 《御赐归老青田诏书》:“何期祸生於有隙,致使不安。”《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千里独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钓纶钓竿上的线。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涧途求板筑,溪源取钓纶。” 唐 方干 《上郑员外》诗:“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清 雷士俊 《贻孙豹人》诗:“送老干戈际, 秦川 两钓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