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久旱微雨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江公著 |
释义 | 久旱微雨原文云叶纷纷雨脚匀,乱花柔草长精神。雷车却碾前山过,不洒原头陌上尘。 诗词问答问:久旱微雨的作者是谁?答:江公著 江公著久旱微雨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云叶(1).犹云片,云朵。 南朝 陈 张正见 《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 唐 杜甫 崔彧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仇兆鳌 注:“ 陆机 《云赋》:金柯分,玉叶散。” 宋 范成大 《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之一:“风花秋黯淡,云叶雨连绵。” (2).浓密的叶子。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3).木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四:“云叶,生 密县 山野中。其树枝叶皆类桑,但其叶如云头,花叉又似木欒树。叶微阔。开细青黄花。其叶味微苦。” 纷纷(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雨脚如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雷车亦作“靁车”。1.雷神的车子。《庄子·达生》:“其(委蛇)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永和 中, 义兴 人姓 周 ……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 阿香 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四折:“一个似摔碎雷车霹靂鬼,一个似擘开 华岳 巨灵神。” (2).雷声。 宋 陆游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诗:“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喻轰鸣的涛声。 明 袁宏道 《过黄河》诗:“靁车争砰鍧,雪屋互排盪。” 原头(1) (2) 昆虫胚胎的部分,由口前叶和第一口后体节所组成 (3) 原始节足动物的头部,相当于感觉器官而与较高级形态的头部取食部分相区别,大概相当于环节动物的口前叶 上尘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 宋 宋祁 《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輒譔定记草,上尘省览。审若疎谬芜累,恐辱琬琰,伏望掇去,别咨名才。” 清 《与董樵书》:“形迹阻隔,悃款莫通。輒録数诗,上尘洞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