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春暮有感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耒 |
释义 | 春暮有感二首原文江城春雨暗,客舍夜灯明。构火添香炷,拥衾闻竹声。 微明旁舍火,断续远楼更。 何处离群鸟,孤飞深夜鸣。 诗词问答问:春暮有感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参考注释江城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春雨(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客舍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构火置火笼中。构,通“ 篝 ”。《汉书·陈胜传》:“又间令 广 ( 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构火,狐鸣呼曰:‘ 大楚 兴, 陈胜 王。’”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史记》作‘篝火’。‘篝’‘构’通用字,《方言》‘篝’谓之墙居。 郭 云:今熏笼也。葢置火其中使隐约若燐火而为狐鸣也。” 搆火:1.聚起木柴生火。搆,通“ 篝 ”。《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於是积薪柴聚茭茅以自环,搆火其傍,将 * 焉。”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玄宗 得其药,喜。尽出左右,独搆火殿中。” (2).指用柴堆烧起的火,即篝火。 宋 苏辙 《三游洞》诗:“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搆火青如燐。” 香炷点燃着的香。 南朝 陈 何楫 《班婕妤怨》诗:“独卧销香炷,长啼费锦巾。” 唐 陆龟蒙 《华阳巾》诗:“须是古坛秋霽后,静焚香炷礼寒星。” 后蜀 毛熙震 《更漏子》词:“綃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又有优婆夷塞,率众男子以百十,杂跪神座下,视香炷为度,名曰‘跪香’。” 拥衾谓半卧以被裹护 *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隻字不愜於心,片言无艷於目,蹋壁穷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微明(1).知幽眇之理而收显著之效。《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河上公 注:“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2).微弱的光亮;稍微明亮。 唐 颜真卿 《登平望桥下作》诗:“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宋 秦观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诗:“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 旁舍邻舍,邻居。《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唐 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诗:“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 宋 秦观 《田居》诗之四:“孤榜傍横塘,喧春起旁舍。” 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他一手扶着犁把,断续地吆喝着牲口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离群(1) 离开同伴;心性内向 他没有离群或冷漠的性格 (2) 倾向于避免社交 自绝于社会的离群的男人 深夜指半夜以后 工作到深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