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方公说通直见示与小子京和答棋诗四篇因次本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颂 |
释义 | 原文久纵间僻向沧池,忽见嘉宾喜可知。触热正烦思美廕,卧疴方苦遘良师。 欲留尽兴时须饮,要取忘忧祗有棋。 二者已欣陪造适,解颐仍得鼎来诗。 诗词问答问:《方公说通直见示与小子京和答棋诗四篇因次本》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参考注释沧池(1). 汉 未央宫 内池名。《三辅黄图·沧池》:“ 未央宫 有 沧池 ,言池水苍色,故曰 沧池 。池中有 渐臺 , 王莽 死於此。” 汉 张衡 《西京赋》:“ 沧池 漭沆, 渐臺 立於中央。” (2).泛指水色碧青的池塘。 南朝 宋 颜延之 《碧芙蓉颂》:“擢丽沧池,飞映云屋。” 唐 韦元旦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 昆明 凿 汉 年。” 嘉宾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可知见“ 可知道 ”。 触热(1).冒着炎热。 汉 崔駰 《博徒论》:“﹝博徒﹞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 唐 杜甫 《送高书记》诗:“借问今何官,触热向 武威 ?”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十六:“往来触热人告许,一晌心凉恐未能。” (2).比喻烦躁易怒。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从今后无倒断嗟呀怨咨,我去这触热也似官人行将礼数使。” 良师使人得到教益的好老师。 邹韬奋 《经历》一:“现在这位良师已去世多年了,可是我一生不能忘记他。”参见“ 良师益友 ”。 尽兴兴趣得到充分满足 往日饮酒,难得尽兴 忘忧(1).忘却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造适谓寻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於故简中覩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望形而高深莫窥,听言而是非不惑,所莅造适,不可得其详也。” 解颐开颜欢笑;欢笑 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 鼎来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宋 王安石 《与张护戎启》:“鼎来敝邑,甫次近郊,传闻使旌,适在州部,将亲盛德,尤激欢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 虞允文 )再具捷奏,且言:‘敌军鼎来,臣不当便引去。’” 诗文赏析【原题】: 方公说通直见示与小子京和答棋诗四篇因次本韵继蒙宠惠前后凡十五篇牵强奉答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