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震山岩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覯 |
释义 | 震山岩原文鲜日媚晴霭,泉石闽融融。酒未醴於春,揖翠迎春风。 坐映珪璧秀,六合开情悰。 昔人袖全璞,傲睨追冥鸿。 里闾味前尘,慨慕滋无穷。 蓄蕴非一身,出处固异同。 诗词问答问:震山岩的作者是谁?答:李覯 参考注释晴霭清朗的云气。 唐 李咸用 《富贵曲》:“画藻雕山金碧彩,鸳鸯叠翠眠晴靄。”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瓦弄寒暉鸳卧月,楼生晴靄凤盘云。”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瑞华 的表情就好像雨后的秋山一样,是很静穆的,而她的是玫瑰色的春郊的晴霭。” 泉石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融融(1) 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明亮的样子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珪璧(1).古代祭祀朝聘等所用的玉器。《墨子·尚同中》:“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旧唐书·王起传》:“邦国之礼,祀为大事;珪璧之议,经有前规。” (2).指爵位、官职。 唐 韦应物 《东林精舍寄呈阎澧州冯少府》诗:“朝廷重英彦,时辈分珪璧。” (3).比喻高尚的人品。 汉 冯衍 《奏记邓禹》:“且大将军之事,岂特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珪璧之质,临卒不回。” (4).比喻佳作。 明 钱子正 《复赠张柏庭》诗:“篋中珪璧几千载,舌底风雷半九州。” 情悰(1).犹情怀;情绪。 前蜀 李珣 《临江仙》词:“引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岁月不觉又添一岁,目日益昏,听日益重,其情悰则又可知。” 清 陈维崧 《燕山亭·和韵送魏禹平同京少蕺山次山赋》词:“惜别情悰,中酒心期,自己殊难分晓。” (2).指情状。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奚奴辨本》:“区区怎生怎生甘投到,老爷,你就里参详,情悰了了。” 昔人前人;古人 傲睨傲慢斜视;骄傲。 唐 罗隐 《送宣武徐巡官》诗:“傲睨公卿二十年,东来西去只悠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餘杭 生时一遇之,虽不甚倾谈,而傲睨之气顿减。”《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 戎昱 ……自恃有才,有性极是傲睨,看人不在眼里。”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屹然出中央而无校讎,则其益自尊大,寳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於理极者矣。” 冥鸿(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里闾(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前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的境界由六尘构成,都是虚幻的,所以称前尘。后来指从前的或过去经历过的事情 回首前尘 慨慕感叹仰慕。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临空文尚慨慕如不足,况亲遇厥事观厥人哉,幸甚,幸甚!”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才子声名人慨慕,动君王玉帛安车。”《清史稿·礼志四》:“子孙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未有已也。” 无穷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一身(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异同(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