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霜天晓角(舟行清溪)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师侠 |
释义 | 霜天晓角(舟行清溪)原文舣舟砂碛。秋净波澄碧。 极目青山横远,悬崖断、拥苍壁。 傍岩渔艇集。 渡头人物立。 八景潇湘真画,云笼日、晚风急。 诗词问答问:霜天晓角(舟行清溪)的作者是谁?答:赵师侠 参考注释砂碛(1).沙漠。 唐 杜甫 《送人从军》诗:“今君度砂磧,累月断人烟。”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四:“度砂磧无水,行人皆载水。”《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国之北有地名曰 旱海 ,又谓之 迷谷 ,乃砂磧之地,一望无水草。”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转瞬之间,依然是砂碛,远山,古道,成群的黄羊子早已不见了。” (2).沙滩。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 瞿唐 、 灔澦 ,天下至嶮,每春夏涨潦,砂磧巨石如屋者,皆一夕随波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白附子》﹝集解﹞引 苏恭 曰:“本出 高丽 ,今出 凉州 以西, 蜀郡 不復有,生砂磧下湿地。” 澄碧清澈而碧绿 海水澄碧 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悬崖陡峭山崖 悬崖之颠。——明· 顾炎武《复庵记》 渔艇小型轻快的渔船。 唐 杜甫 《雨》诗之二:“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情见寄韵》:“莫问江边渔艇子, 玉皇 看赐羽衣裳。”《水浒传》第一○六回:“那渔艇上人,抵敌不住,发声喊,都跳下水裡去了。”《老残游记》第一回:“为今之计,依 章兄 法子,驾隻渔艇,追将上去。” 渡头同“ 1 渡口” 人物(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八景(1).八个胜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 燕京 八景, 西湖 八景。 (2).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 ,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潇湘(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