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程顺子升斋
朝代 宋代
作者 吴泳
释义

程顺子升斋原文

雨养焦谷牙,清晨勃然兴,风入春笋节,一夕长数层。
地道元敏树,生意实可徵。
一息不滋长,枯荄莽丘陵。
所以务学者,进德长如登。
礼义所封植,忠和所薰蒸。
湛然清明气,於此中夜存。
德盛仁既熟,始如日之升。
今人废下学,乃以高自矜。
譬之凌霄花,霄竟不可凌。
子归且近思,从下观下腾。
谦谦以自牧,洞洞如不胜。
舜颜亦人耳,毋谓人鲜能。

诗词问答

问:程顺子升斋的作者是谁?答:吴泳
问:程顺子升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泳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谷牙

谷的萌芽。 宋 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如焦穀牙,如伏櫪马,非吹嘘之所及,纵鞭策以何加,藏之不忘,永以为好。”

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勃然

(1) 因心情烦乱、发怒等而激动地

权勃然曰。——《资治通鉴》

勃然而起。——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

勃然变色。

(3) 朝气蓬勃地,精力充沛地

勃然兴起

勃然奋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4) 突然的样子

忽然出,勃然动。——《庄子·天地》

春笋

春季长成或挖出的各种竹笋

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地道

(1) 没有异物;纯正的,未搀杂的

写的是地道的幽默文章

(2) 完全限于某一特定音乐风格之内的;未经润色的

地道的摇摆舞曲

(3) 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

地道药材

(4) (工作、活儿等)实在;够标准

生意

(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一息

(1).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一息。” 晋 陆云 《岁暮赋》:“百年迅於分嘘兮,千岁疾於一息。”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盖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间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一息工夫,只听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顷刻已经到了面前。” 方光焘 《疟疾》:“过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来。”

(2).暂停;稍歇。《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迴归。”

(3).一口气息。《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打起火来看时,却是十五六岁一个小厮,生得眉清目秀,浑身绑缚,微微止有一息。”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何士晋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巴金 《衷心感谢他》:“他的确是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

(4).一个子嗣。《晋书·良吏传·邓攸传》:“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絶。”《新唐书·张嘉贞传》:“ 张嘉贞 晚一息 宝符 ,独未官。”

(5).犹一丝。 闻一多 《晴朝》诗:“再没有一息声音--和平布满了大自然。”

滋长

(1) 增长;生长

凡是贫穷蔓延的地方…便繁衍和滋长起来

(2) 产生

滋长骄傲情绪

枯荄

干枯的草根。《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李善 注引《方言》:“荄,根也。” 唐 崔损 《霜降赋》:“翻繽纷之槁叶,宿苍莽之枯荄。”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众香爱春发枯荄,我知惟动儿女怀。” 明 刘基 《春雨》诗之一:“春风和雨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清 宋琬 《先大夫讳日》诗:“譬彼松下草,霜落成枯荄。”

丘陵

地形的一种,指地势起伏不平,连接成大片的小山

穿过一片丘陵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进德

(1).犹言增进道德。《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晋 潘岳 《闲居赋》序:“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唐 李山甫 《司天台》诗:“ 景公 进德星曾退, 汉帝 推诚日为迴。”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

(2).即进德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进德, 唐太宗 赐贵臣冠也。”参见“ 进德冠 ”。

礼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封植

见“ 封殖 ”。

忠和

忠实谦和。《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贾公彦 疏:“‘中’下从‘心’,谓言出於心,皆有忠实也;云和不刚不柔者,谓宽猛相济者也。”《后汉书·章帝纪》:“盖君人者,视民如父母,有憯怛之忧,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

薰蒸

(1).烟熏气蒸。《参同契》卷上:“若能练己,则真气薰蒸遍于一身。”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偶见一医僧解犀……以极薄纸裹置於怀中,近肉,以人气蒸之,候气薰蒸浹洽,乘热投臼中急擣,应手如粉。因知人气之能粉犀也。”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钞》卷二:“铅气有毒……业久之家,长幼为毒薰蒸,多萎黄,旋致风挛瘫软之疾,不得其寿而毙。”

(2).熏陶。 宋 司马光 《上谨习疏》:“上行下效谓之风,薰蒸渐渍谓之化。” 明 张居正 《与中丞孙淮海书》:“今惟积此真意,渐次薰蒸,假以一二年,庶可少变。”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辐輳而出。”

(3).犹蒸腾。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啊!掌舵的人早已被私欲薰蒸在三十三天之上,同人们距离太远,早已不能理解人们的情绪了。”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中夜

半夜。《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唐 杜牧 《投知己书》:“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 茅盾 《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

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下学

学校一天或半天课业完毕,学生回家

自矜

自夸;自尊自大

以专长自矜

譬之

谓把它比方作。《论语·子张》:“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之 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凌霄花

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它物而上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近思

谓就习知易见者思之。《论语·子张》:“ 子夏 曰:‘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何晏 集解:“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

谦谦

谦逊貌。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 宋 陈傅良 《祭苏训直文》:“某幸兹为寮,情相后先,即之谦谦,听之便便,一日不见,而我弃捐。” 章炳麟 《思乡原上》:“ 曹攄 、 陆云 则循吏, 任昉 、 江淹 于是乎为司直,唯退亦谦谦不竞。” 柯灵 《香雪海·红》:“它们安静地躺在玻璃柜里,默无一言,像谦谦的君子。”参见“ 谦谦君子 ”。

满足;快意。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二折:“赢了的似那无声之乐,无故生欢,謳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戏,冷语相搀,精神抖擞,语话谦谦。” 明 沉璟 《义侠记·止观》:“意谦谦,愁容变喜,宾主两无嫌。”

自牧

自我修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孔颖达 疏:“恒以谦卑自养其德也。”《后汉书·刘虞公孙瓒传论》:“ 刘虞 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 唐 独孤及 《吴季子札论》:“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 明 方孝孺 《春风和气堂记》:“学益明,道益高,自牧愈下,将见为国之春,赞雍熙之治於斯世也有日矣。”

洞洞

(1).混合貌。《氾胜之书·种穀》:“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令洞洞如稠粥。”

(2).混沌无形貌。参见“ 洞洞灟灟 ”。

(3).贯通貌。《朱子语类》卷六九:“﹝ 程明道 ﹞论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説得来洞洞流转。”

(4).象声词。《西游补》第七回:“只听得地底下洞洞儿一样声音,又不是鐘声,又不是鼓声,又不是金笳声。” 茅盾 《官仓里》:“古书上称赞七弦琴的话太多了,实在琴的声音不好听,崩崩!洞洞!像弹棉花。”

恭敬虔诚貌。《礼记·礼器》:“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皇夏乐》:“耸诚载仰,翘心有慕。洞洞自形,斤斤表步。”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舜颜

指美如木槿花的容貌。 宋 蔡伸 《卜算子》词:“应念韶华惜舜颜,洒徧胭脂泪。”参见“ 舜英 ”。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