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高阳台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莱老 |
释义 | 高阳台原文门掩香残,屏摇梦冷,珠细糁缀芳尘。临水搴花,流来疑是行云。 藓梢空挂凄凉月,想鹤归、犹怨黄昏。 黯消凝。 人老天涯,雁影沈沈。 断肠不在听横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飞琼。 烟湿荒村,背春无限愁深。 迎风点点飘寒粉,怅秋娘、燕袖啼痕。 更关情。 青子悬枝,绿树成阴。 诗词问答问:高阳台的作者是谁?答:李莱老 参考注释芳尘(1).指落花。 晋 庾阐 《杨都赋》:“结芳尘於綺疏。”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緑苔生阁,芳尘凝榭。” 唐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诗:“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乐府群玉·赵文宝<朝天子·送春>》:“堤上芳尘,桥边飞絮,树头红一片无。” (2).指美好的风气、声誉。《宋书·谢灵运传论》:“ 屈平 、 宋玉 导清源於前, 贾谊 、 相如 振芳尘於后。” 唐 韦应物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 (3).指名贤的踪迹。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梦得 而后,唯天分高朗者,能步其芳尘。” 行云流动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头发 梢空谓跷向天空。 宋 净圆 《望江南》词:“一向四楞低搭地,不思两脚欲梢空。前路更匆匆。” 凉月(1).秋月。 南朝 齐 谢朓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佇凉月,灭烛听归鸿。”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緑杨有意簷前舞,凉月多情海上来。” 清 纳兰性德 《河渎神》词:“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 (2).七月的异名。《事物异名录·岁时·七月》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凉月。” 鹤归指 丁令威 化鹤归 辽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黄昏(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消凝销魂,凝神。谓因伤感而出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 宋 徐介 《耒阳杜工部祠堂》诗:“消凝伤往事,斜日隐頽垣。”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沈沈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断肠(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不在(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横笛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江皋亦作“ 江皐 ”。 1.江岸,江边地。《楚辞·九歌·湘夫人》:“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汉书·贾山传》:“地之磽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明史·隐逸传·徐舫》:“筑室江皐,日苦吟於云烟出没间。” 郭沫若 《汐集·题傅抱石画<延安画卷>诗之五》:“烈士忠贞垂万古,丰碑百丈耸江皋。” (2).指江中。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出守》:“汎江皋,片帆衝千层怒涛。” 清 戴名世 《赠朱字绿序》:“今者江皋孤艇,荒烟落日。” 解佩见“ 解佩 ”。 (1).解下佩带的饰物。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僕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 交甫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渊客泣珠, 交甫 解佩。”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闻琴解珮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楚 女窥墻日, 文园 病渴年。合欢连组带,解佩杂芳荃。”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盖就新去故,喜极而悲,验裠之恨方殷,解珮之情逾切矣。”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文选·鲍照<拟古>诗》:“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袠,书衣也。卢弓,征伐之弓。谓弃笔从戎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 (3).《汉书·龚遂传》载: 宣帝 任 遂 为 勃海 太守,其地因岁饥,多盗劫。 遂 到任后,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后因以称买牛务农为“解佩”。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卖剑买牛 ”。 飞琼(1).仙女名。后泛指仙女。《汉武帝内传》:“ 王母 乃命诸侍女…… 许飞琼 鼓震灵之簧。”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王母 欲过 刘彻 家, 飞琼 夜入云軿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环佩湿,似月下归来飞琼。” (2).指飘飞的白色物,如雪、玉兰花等。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词:“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 清 陈维崧 《二郎神·玉兰花饼》词:“万片飞琼,抛街填井。” 荒村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 无限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迎风(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点点(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啼痕泪痕。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侵履跡,红粉溼啼痕。”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二:“絶无消息传青鸟,认得啼痕在玉钩。” 关情(1).掩饰感情。 唐 张鷟 《游仙窟》:“琵琶入手,未弹中间,僕乃咏曰:‘心虚不可测,眼细强关情;迴身已入抱,不见有娇声。’” (2).动心,牵动情怀。 唐 陆龟蒙 《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若流鶯声似燕,丹青,燕语鶯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 郁达夫 《题淡然手册》诗:“风雨鸡鸣夜五更,浮云聚散总关情。” (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唐 崔峒 《送苏修游上饶》诗:“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明 刘基 《鹧鸪天·冬暖》词:“尘劳事,莫关情,清风皓月共忘形。”《再生缘》第十四回:“君王闻言心大悦,连呼继父太关情。” 青子(1).橄榄的别称。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说郛》卷八一引 宋 史绳祖 《学斋呫哔·诗人咏物》:“盖凡果之生也必青,及熟也必变色……惟有橄欖虽熟亦青,故谓之青子。” (2).指梅实。 宋 范成大 《梅谱》:“顷守 桂林 ,立春梅已过,元夕则嚐青子。” 清 厉鹗 《落梅用二宋落花韵》之一:“緑阴青子差堪念,不道空枝更可伤。” (3).泛指尚未黄熟的果实。 宋 张先 《倾杯·吴兴》词:“芳菲故苑。深红尽、緑叶阴浓,青子枝头满。” 元 虞集 《题柯敬仲画》诗:“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縈牵牛。”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