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七老会诗(杲年八十九)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胡杲 |
释义 | 七老会诗(杲年八十九)原文闲居同会在三春,大抵愚年最出群。霜鬓不嫌杯酒兴,白头仍爱玉炉熏。 裴回玩柳心犹健,老大看花意却勤。 凿落满斟判酩酊,香囊高挂任氤氲。 搜神得句题红叶,望景长吟对白云。 今日交情何不替,齐年同事圣明君。 诗词问答问:七老会诗(杲年八十九)的作者是谁?答:胡杲 全唐诗:卷463-1 参考注释闲居避人独居 同会(1).指与会结盟之诸侯。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诸侯五月而葬,同会毕至。” (2).犹会合。《南齐书·柳世隆传》:“ 太祖 之谋渡 广陵 也,令 世祖 率众下,同会京邑。” 三春(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大抵大概;大致 出群犹言出众。《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羣,勇欲絶众。” 唐 杜甫 《海棕行》:“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羣。”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只为我才貌出羣,声名播远,京中多少王孙公子,骚人墨客,户外之履常满,笥中之句频投。”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家有小儿,甫六龄,清秀在骨,器宇不凡,性亦矫矫出羣。” 霜鬓亦作“ 霜髩 ”。白色鬓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鬢不可视。” 宋 苏轼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词:“霜鬢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 清 姚潜 《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诗:“漫放凭空眼,萧萧霜鬢新。” 酒兴喝酒的兴致 酒兴正酣 白头(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炉熏亦作“ 炉薰 ”。 1.熏香;焚香。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嬾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 宋 范成大 《宝公祈雨感应用陈申公韵赋诗为谢》:“膴原龟坼暮春时,夹路炉薰共祷祠。” (2).香炉中的烟。 宋 梅尧臣 《和人雪意》:“趋閤展熊席,卷幔飘炉熏。”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十:“炉薰浥浥带轻阴,翠竹高梧水殿深。” 元 程鉅夫 《题许仲仁诗卷》诗:“霜清日冷梅花瘦,独对炉熏看欲痴。” 鑪薰:即熏炉。用来薰香或取暖的炉子。 三国 魏 徐干 《情诗》:“鑪薰闔不用,镜匣上尘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何言谈絶倒,茗椀对鑪薰。” 裴回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老大(1) 年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 老大务农,老二当兵 (3) 〈方〉∶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 (4) 很大,非常 老大不快 老大吃惊 看花唐 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 长安 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 施肩吾 与 赵嘏 同年不睦, 嘏 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借酒杯,预贺看花之喜。” 凿落亦作“ 凿络 ”。以镌镂金银为饰的酒盏。 唐 白居易 《送春》诗:“银花凿落从君劝,金屑琵琶为我弹。”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饮食》:“ 湘 楚 人以盏斝中鐫鏤金渡者为金凿络。” 清 杨芳灿 《望江南》词:“醉月亭臺银凿落,嬉春图画玉鸦叉,乐事属谁家。” 酩酊形容醉得很厉害 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晋书》 香囊装着香料的袋子 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云烟氤氲 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题红叶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1) 唐宣宗 时中书舍人 卢渥 ,“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 卢渥 ,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作 韩渥 。(2) 唐玄宗 时 顾况 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 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覆唱和。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3) 唐德宗 时进士 贾全虚 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有 王才人 养女 凤儿 题诗,“笔蹟纤丽,言词幽怨”,诗云:“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全虚 见诗,为之流泪。 德宗 闻此事,因以 凤儿 赐 全虚 。事见 宋 王銍 《补侍儿小名录·凤儿》。(4) 唐僖宗 时儒士 于祐 与宫人 韩氏 红叶唱酬,后遂结为夫妇。事见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卷五载 张实 《流红记》。(5) 唐僖宗 时进士 李茵 尝游苑中,于御沟得宫娥 云方子 红叶题诗。后 茵 与宫娥同行诣 蜀 ,被内官 田大夫 拆散,“宫娥与 李 情爱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事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后以“题红叶”为吟咏情思、闺怨或良缘巧合之典。 宋 侯寘 《满江红》词:“谩彩牋、牙管倚西窗,题红叶。”亦省作“ 题红 ”、“ 题叶 ”。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宋 李演 《南乡子·夜宴燕子楼》词:“待觅琼觚藏綵信,流春。不似题红易得沉。”《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何处空题叶,谁家谩结褵。” 长吟(1) 音调缓而长的吟咏 (2) 指虫鸟长声的鸣叫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白剧中人之间的对话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交情互相交往而产生的情谊 老交情 何不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齐年(1).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南史·颜延之传》:“ 袁淑 年倍小 延之 ,不相推重。 延之 忿於众中折之曰:‘昔 陈元方 与 孔元骏 齐年文学, 元骏 拜 元方 於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 (2).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 元衡 与 吉甫 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3).指年龄相同的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 惠卿 既得位,遂叛 荆公 ,出平日 荆公 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 冯公京 也。 荆公 与 冯公 皆辛酉人。” 同事共事的人。后指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 老同事 明君(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