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有酒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新 |
释义 | 有酒作原文富贵日厌意,志愿男子多。饥寒一身赘,奈此两臂何。 有子立参肩,於人犹负痾。 食菜色染颜,肘露枯树柯。 柴门旷宾至如归从,汝往张雀罗。 不粒尚犹可,无酒伤天和。 半世友孙生,斗禄才免薖。 割腹送名酒,一饮衰颊酡。 弱子知有酒,走戏如投梭。 铁也未抵醉,阿林先缓歌。 环守独脚锉,盃到倾长河。 我若不饮酒,顾影已婆娑。 仰看颓檐日,去去疾沧波。 诗词问答问:有酒作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参考注释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厌意满意。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 藴古 犹不厌意,日强聒于朝。” 志愿(1) 志气与心愿 他的志愿是当个教师 (2) 自告奋勇;甘愿 志愿提供情况 男子男性 饥寒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一身(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负痾抱病。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 宋 陆游 《排闷》诗:“负痾不即死,遂作诸老殿。” 食菜(1).吃蔬菜。《礼记·丧大记》:“食菜以醯酱。” 汉 班固 《 * 通·京师》:“公卿大夫皆食菜者,示与民同有无也。” (2).见“ 食采 ”。 树柯树枝。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他开始仔细地顺着露出在雪面上的草枝树柯一件一件寻视着、观察着。” 柴门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好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时谓 道子 为东録, 元显 为西録。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雀罗弔廷尉,秋扇悲婕妤。” 清 钱谦益 《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参见“ 雀罗门 ”。 不粒颗粒无存。犹言绝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魏书·张湛传》:“ 湛 至京师,家贫不粒,操尚无亏。” 犹可(1).尚可;还可以。《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2).谓也可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无酒(1).没有酒。《诗·小雅·鹿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南朝 宋 谢灵运 《逸民赋》:“有酒则舞,无酒则醒。” (2).没有喝醉。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 曹 末云]‘呀呀呀, 寿亭侯 是醉了也。 张文远 ,扶着 寿亭侯 还宅去。’[ 张辽 云]‘丞相, 寿亭侯 无酒也。’[ 曹 末云]‘您怎生知道?’”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我恰才本无酒,我听的那厮説我哥哥兄弟在 古城 ,我故意推醉。” 天和(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半世人生的一半 斗禄微薄的俸禄。 宋 欧阳修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诗:“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巖。” 宋 曾巩 《杂诗》之三:“ 孔 孟 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元 张宇 《送田茂卿赴都》诗:“黄卷可能无斗禄,青云自是有天梯。” 弱子幼儿;小孩。《管子·形势》:“弱子下瓦,慈母操箠。”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傴僂。” 宋 苏洵 《权书下·高祖》:“独计以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 有酒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投梭(1).织布时来回投射梭子。指织布。 五代 王周 《采桑女》诗:“採桑知蚕饥,投梭惜夜迟。” (2).见“ 投梭折齿 ”。 缓歌(1).见“ 缓声歌 ”。 (2).指音调柔缓之歌。详“ 缓歌慢舞 ”。 环守围绕守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其家有病者,将困,迎僧持念,妻儿环守之。”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左右破脑者,折脛者、折肱者、穴胸者,百十人环守之。”《辽史·太宗纪下》:“夜则列骑环守,昼则出兵抄掠。” 长河(1) 大河。特指黄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银河 (3) 比喻漫长的历程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相对真理 若不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饮酒(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顾影亦作“ 顾景 ”。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后汉书·南匈奴传》:“ 昭君 丰容靚饰,光明 汉 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低迴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女入房,巾服而出,曰:‘视妾可作男儿否?’生视之,儼然一顾影少年也。” 婆娑(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去疾复姓。相传为 春秋 郑穆公 子 去疾 之后代。见《通志·氏族四》。 沧波碧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閲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昭昭 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 明 秦夔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诗:“汀州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赵朴初 《水仙子》词:“问归船载着情多重?托沧波消息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