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兴济县刁芬之限穷字
朝代 明代
作者 沈嘉客
释义

兴济县刁芬之限穷字原文

兴济聊停棹,下船顾龙宫。

饥鼯窜古瓦,颓垣卧秃松。

金张许史地,所事都成空。

纵步衢冲间,城闉看阘茸。

幸余槐榆影,俛仰黉序中。

此外遂无他,可以问窊隆。

土人为予说,罹变此处同。

掩口城破后,云何辱乃公。

所赖此荒薄,得以全我躬。

予曰见何晚,此说故无庸。

先朝戚里旧,一日等飘风。

往复乘除尔,事理讵有穷。

天地齐一视,彼我不为功。

吐辞未既意,荒城日下舂。

诗词问答

问:兴济县刁芬之限穷字的作者是谁?答:沈嘉客
问:兴济县刁芬之限穷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嘉客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嘉客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沧海遗珠

参考注释

下船

(1) 离开船到岸上

(2) 〈方〉∶从岸上到船上

龙宫

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

金张许史

汉 时, 金日磾 、 张安世 并为显宦。 许广汉 为 宣帝 许皇后 之父。 史 指 史恭 及其长子 史高 。 恭 为 宣帝 祖母 史良娣 之兄。 宣帝 即位, 恭 已死,封 高 为 乐陵侯 。 许 史 两家皆极宠贵。后因以此四姓并称,借指权门贵族。 汉 扬雄 《解嘲》:“有谈 范 蔡 之説於 金 张 许 史 之间,则狂矣。” 前蜀 韦庄 《咸通》诗:“ 咸通 时代物情奢,欢杀 金 张 许 史 家。”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对此抚几长叹息, 金 张 许 史 皆徒然。”

所事

(1).亦作“ 所是 ”。凡事,事事。 元 曲习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他诸餘可爱,所事儿相投。”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他买下了众街坊,所事儿依随,官吏每更不问一个谁是谁非,谁信谁欺。”《雍熙乐府·斗鹌鹑·香闺理发》:“花月貌人间第一,所是儿风流旖旎。”《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女儿所事熟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2).指某一件事,这件事。《水浒传》第 * 回:“﹝ 关胜 ﹞道:‘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水浒传》第七三回:“太公接见,问道:‘好汉,所事如何?’” 清 秋瑾 《丑奴儿》词:“沉沉所事挂胸怀,划遍炉灰,倚遍廊迴:盼煞音书雁不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黄花冈之役·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附《温生才击孚琦》:“ * 前之二年,海内外党员纷集 香港 、 广州 ,分头努力所事。”

纵步

(1) 放开脚步迈开大步走路

纵步向前走去

(2) 向前跳跃的步子,以跳跃或连续跳跃方式走动

他一个纵步跳过了小河

城闉

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魏书·崔光传》:“诚宜远开 闕里 ,清彼 孔 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宫庙。”《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注:“闉,城曲重门也。” 宋 陆游 《野兴》诗:“东望城闉十里遥,野人生计日萧条。” 清 姚燮 《岁暮》诗:“独立城闉移远目,忍将旧事説安饶。”

阘茸

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

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汉书·司马迁传》

槐榆

(1).槐树和榆树。《淮南子·俶真训》:“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 有苗 与 三危 ,通为一家。”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裁变槐榆,并賑宗亲。” 唐 韩愈 《示儿》诗:“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2).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春用榆,冬用槐,因以之比喻时序。 唐 姚崇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俄丁穷罚,殆至灭性。虽槐榆屡变,而创痛犹殷。”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头抬头。《墨子·节用中》:“俛仰周游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鸿》:“见其伸颈俛仰,吐出黄金半鋌。”

(2).指身体的屈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俛仰犹升降。”

(4).形容时间短暂。《庄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未有收狂澜於既溃,復故道於将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视和仰望。 明 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俛仰今昔,览时事之变化,人生之难久长如是,是不可不举觴而为之贺也。”

(6).应付;周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言敢近舍明公远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秦观 《陈偕传》:“嘻,今老矣,顾家贫无以给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间,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经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传赞》:“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俛仰,故能身负硕望。”

黉序

古代的学校。《北齐书·文宣帝纪》:“詔郡国修立黌序,广延髦儁,敦述儒风。”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十六:“圣人司教化,黌序育羣才。”《清史稿·礼志三》:“厥后以 热河 为时巡所,黌序肇兴,定 大成殿 龕案如太学式,祭器、乐器亦如之。”

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窊隆

低昂;凹凸。《文选·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李善 注:“窊隆,高下貌。” 张铣 注:“窊隆诡戾,谓水流下上奇势、迴戾不常之貌。”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稟之自然,得诸造化,非由倣效,俾有迁革。” 宋 苏舜钦 《送王纬赴选序》:“地形窊隆,以机激水,上下环回无不通。”

人为

(1) 人造成

一种人为的装饰品

(2) 人去干、做

事在人为

掩口

(1).以手捂住嘴巴。《礼记·曲礼上》:“负劒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孔颖达 疏:“掩口,恐气触人。”参见“ 掩口而笑 ”、“ 掩口胡卢 ”。

(2).沉默不语;不敢出声。《史记·孝武本纪》:“臣恐效 文成 ,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松览 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説諛辞,以曲为直。”

云何

(1).为何,为什么。《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譎跡?”

(2).如何;怎么办;怎么样。《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后汉书·班勇传》:“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吏屯 楼兰 ,利害云何?”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上面并无题字,不知宣传者于意云何。”

乃公

(1).傲慢的自称语。犹今言你老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汉书·高帝纪》:“竖儒几败乃公事!”

(2).你的父亲。 清 金农 《卢郡掾官斋销夏即事有赠》诗之二:“济源水味恨难同,茶事殷勤羡乃公。”

迺公:对人自称的傲慢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汉书·张良传》:“ 汉王 輟食吐哺,駡曰:‘竖儒,几败迺公事!’令趣销印。”

得以

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够,可以

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人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

人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我躬

我本身,我自己。《诗·小雅·小弁》:“我躬不閲,遑恤我后。”

无庸

毋庸;无须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先朝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里旧

指有旧交的乡亲。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僕在 江 南为学士日,一里旧齎一宝带,託僕投执政。”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飘风

旋风;暴风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 赤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往复

(1) 来回;反复

循环往复

(2) 往来

通信往复

乘除

(1) 求积与等分的运算

(2) 打算;算计

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 比喻自然界中的盛衰变化,此消彼长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事理

事情的道理

通晓事理

有穷

(1).有穷尽,有止境。《庄子·则阳》:“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2).遭受困穷。《论语·卫灵公》:“ 子路 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晋 刘琨 《扶风歌》:“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

(3). 夏 代国名。其地在今 山东省 德州市 南。有,词头。《书·五子之歌》:“ 有穷 后羿 因民弗忍距于 河 。” 孔 传:“ 有穷 ,国名; 羿 ,诸侯名。”《左传·襄公四年》“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 晋 杜预 注:“ 仲康 卒,子 相 立, 羿 遂代 相 ,号曰 有穷 。”参阅《史记·夏本纪》。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一视

(1).看一下。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其 河 洛 图纬,一视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书·吴凑传》:“ 凑 叩鞍一视,凡指擿,尽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 荷生 瞥见上屋有个艷妆侍儿出来,凝眸一视,却是 红豆 站在帘边。”

(2).同样看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騫驴布韉与金鞍骏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与绣帷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可以一视矣。” 明 宋濂 《詹士龙小传》:“饮食衣服,一视诸子,外人不能辨。”

(3).全看;完全按照。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授经之士,或以独步胶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与否,曾不以是,一视其言行如何耳。”

彼我

他和我;彼此。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晋书·王羲之传》:“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及 隋氏 受命,海内为家,国靡爱憎,人无彼我。”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九》:“甚至彼我间的是非爱憎,也免不了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吐辞

亦作“ 吐词 ”。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使此言意不解而文不分,是谓 孔子 不能吐辞也。” 晋 曹毗 《对儒》:“吐辞则藻落 扬 班 ,抗心则志拟高鸿。”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明 杜濬 《嵇康》诗:“吐辞薄 汤 武 ,千载有生气。” 明 汪道昆 《五湖游》:“那渔翁吐辞不俗,想他是江湖散人。”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郑所南思肖》:“吐词惟痛快,忌讳所不顾。当时文网密,肝胆向谁诉。”

荒城

(1).荒凉的古城。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清 魏荔彤 《马陵道》诗:“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

(2).指荒坟。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纍纍乎旷野与荒城?”

下舂

称日落之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至于 连石 ,是谓下舂。” 高诱 注:“ 连石 ,西北山。言将欲冥,下象息舂,故曰下舂。” 隋 卢思道 《春夕经行留侯墓》诗:“夕风吟宰树,迟光落下舂。”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5 21: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