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榆柳弯弓弦檿丝,剡荆作箭雉翎翍。 壮行幼学率由旧,蓬矢桑弧匪袭为。 揖让岂知争君子,闿抨惟觉惯童儿。 曾闻肃慎称遥贡,可惜周人未解施。 诗词问答问:《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二 2. 弧矢之利童而习之小儿以榆柳为弓曰斐阑剡荆蒿为矢剪雉翟鸡翎为羽曰钮勘 参考注释榆柳榆树与柳树。《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剗荆棘凿做沼池,去蓬蒿广栽榆柳。”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杂物十事》:“休言磨铁输钻木,榆柳槐檀过眼泡。” 弓弦(1) 弓上的弦 (2) 比喻比弯道短而直的路线 顺着小路走,净走弓弦,近便多了 射者,弓弦发矢也。——《管子·形势》 檿丝蚕食檿桑叶所吐的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因亦以“檿丝”借指琴弦、弦乐。《书·禹贡》:“ 莱 夷 作牧,厥篚檿丝。” 孔 传:“檿桑蚕丝,中琴瑟弦。” 宋 梅尧臣 《鱼琴赋》:“徽以黄金,絃以檿丝,音和律调,乃升堂室。” 幼学(1).《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 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宋 陆游 《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於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卓然为奇童矣。” (2).称初入学的学童。《天雨花》第十二回:“众人尽赞 黄小姐 ,真乃仙才天纵成;此诗全不似幼学, 静英 谦逊不停声。” 率由(1).遵循,沿用。《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万邦既化,率由旧则。” 南朝 梁 沉约 《上建阙表》:“欣咨故实,率由令典。” 唐 元稹 《献事表》:“绍復前累圣传序,於今垂二百年矣。莫不率由斯道,致俗和平。” 马浮 《泰和会语·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不知《礼》《乐》本自粲然,不可须臾离,由於不肯率由,遂至无序不和。” (2).谓遵循成规。《后汉书·梁统传》:“ 文帝 宽惠柔克,遭世康平,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无革旧章。” 南朝 宋 傅亮 《奉迎大驾道路赋诗》:“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3).谓相率归顺。《文选·左思<魏都赋>》:“云撤叛换,席卷虔刘,祲威八紘,荒阻率由。” 张载 注:“祲威八紘,荒阻率由者,谓北覊 单于 於 白屋 ,东怀 孙权 於 吴会 ,西摄 刘备 於 巴蜀 也。” 李周翰 注:“渐以威德布於八方,则荒阻之俗皆有相率来宾,莫不由大 魏 之德。” (4).由来。《梁书·处士传·何点》:“徵士 何点 ,居贞物表,纵心尘外,夷坦之风,率由自远。” (5).犹皆由。 唐 张九龄 《开元纪功德颂》序:“旷日持久,兵连祸挐,率由事边,是无寧岁。”《宋史·吴越钱氏世家》:“古者宗工大臣特被隆眷,或剑履上殿,或书詔不名,率由丰功,待以殊礼。”《清史稿·世祖纪二》:“自古变不虚生,率由人事。” 蓬矢蓬梗制成的箭。古代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梗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 宋 苏轼 《谢生日诗启》:“蓬矢之祥,虽世俗之所尚,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清 唐孙华 《杜门》诗:“蓬矢前期羞白首,芒鞵晚兴负青山。”参见“ 桑弧蓬矢 ”。 桑弧(1).“桑弧蓬矢”的略语。 唐 白居易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之一:“洞房门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鶵。”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铜律谐初度,桑弧絶旧传。”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庆赏》:“休长恁林壑投閒,须早把桑弧射远。”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桑弧之日,不可以酒醴称觴。”参见“ 桑弧蓬矢 ”。 (2).以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坚弓利箭。 宋 范成大 《园林》诗:“铁砚磨成双鬢雪,桑弧射得一绳麻。” 元 张宪 《戏赠乍浦税使歌》:“故人本是西河夫,杀贼得官心气麤,如何临难乃无勇,不敢东向鸣桑弧。” 揖让(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 (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3).禅让。让位于贤。《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南齐书·刘祥传》:“故揖让之礼,行乎 尧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由 尧 舜 揖让进到 禹 传子,是历史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君子(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童儿即僮儿,年岁小的仆人。 携童儿数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肃慎亦作“ 肃眘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 、 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 ,北发 渠搜 , 氐羌 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 成王 既伐东夷, 肃眘 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可惜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