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降旨免江苏安徽两省积欠诗以志事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积欠宁为民愿焉,率缘灾歉实堪怜。 行时问俗莫踰是,施惠因心非用权。 漕项地丁逋并逭,给求养欲道无偏。 仪封企望合龙速,庶得灾区耕涸田。 诗词问答问:《降旨免江苏安徽两省积欠诗以志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八 2. 入江南境咨询民隐将江宁藩司所属灾缓未完银四十五万馀两米十七万二千馀石苏州藩司所属灾缓未完银二万三千馀两米十二万九千馀石安徽藩司所属灾缓银四十万馀两米麦谷九万馀石全行豁免俾两省积欠悉除以纾民力 参考注释积欠(1) 累次欠下 积欠了还不完的债 (2) 指积累下来的债款,欠款 民愿民众的意愿。 晋 郭象 《<庄子>序》:“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愿。”《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王初令官民皆薙髮,继闻拂民愿,諭缓之。” 灾歉亦作“灾歉”。因灾害而歉收;灾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小民﹞遇有灾歉,则坐待賑济,或相率逃亡。比户荒凉,滔滔皆是。” 行时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问俗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施惠施恩 以不上夜班对我施惠 因心谓亲善仁爱之心。《诗·大雅·皇矣》:“维此 王季 ,因心则友。” 毛 传:“因,亲也。” 陈奂 传疏:“因训亲,亲心即仁心。”《旧唐书·孝友传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广济。”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荐严,虽前无此比,亦不失臣子尽诚之谊。” 用权采用权变的办法。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论男女席不沾,没奈何才用权。巧花枝稳躲过蝴蝶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 漕项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是漕项正帑已足办漕,尚何取乎帮费。”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寻得部覆,不准减银,顾駮漕项词重,駮地丁词轻,於法可更请。” 地丁(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 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 地客 ”。 养欲(1).犹纵欲。谓听任欲望滋长而不加节制。《晏子春秋·问上二》:“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 张纯一 校注:“养,长也。” (2).满足欲望。《战国策·赵策二》:“今 胡 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 墨翟 务本节用之训, 荀卿 养欲给求之论……济济彬彬,各明一义。” 无偏不偏颇。《后汉书·班固传下》:“将军宜详 唐 殷 之举,察 伊 皋 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 企望盼望 并不企望住在壮观的大楼里 合龙桥梁、堤、坝等从两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间接合 大堤即将合龙 灾区受到灾害的地区 灾区急缺的药物已运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