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迹效人吟·其二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沈光文 |
释义 | 寄迹效人吟·其二原文分得青天在,盘桓且振裾。 行春依雨歇,问月借春舒。 草咎张椎误,兼之荆剑疏。 将传岛上史,末路漫踌躇。 诗词问答问:寄迹效人吟·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沈光文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2. 此组诗收于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参考注释分得分到手。如:厂里送给幼儿园一筐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两只。 青天(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盘桓徘徊;逗留住宿 怅盘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赋》 盘桓数日 盘旋环绕 行春(1).谓官吏春日出巡。《后汉书·郑弘传》:“ 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 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周书·裴文举传》:“ 邃 ( 裴邃 )之往 正平 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序:“﹝ 李公 ﹞因行春,见枯骸于路隅,惻然疚怀,出俸而葬。” 清 钱谦益 《春初过严文靖公锦峰书院敬题十韵》:“宰相行春地,承平百岁中。” (2).泛指游春。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闲行莫向城南道,怕有行春吉士挑。” 借春(1). 唐 时皇帝于冬至日赐百官辛盘,表示迎新之意,谓之“借春”。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2).借取春光。 宋 陈造 《闻师文过钱塘》诗:“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 (3).谓凭借、依靠春光。 清 宁调元 《早梅迭韵》:“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兼之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导,所以进步很快 末路(1) 路途的终点,比喻衰亡没落的境地 穷途末路 (2) 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踌躇(1) 犹豫不决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2) 思量,考虑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 关汉卿《鲁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4) 得意的样子 踌躇满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