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四
朝代 宋代
作者 陈渊
释义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四原文

人心有默契,晤语不在多。

一笑离凡情,万象皆含和。

孰是忘言人,听此无声歌。

有怀阅古堂,梦中时一过。

诗词问答

问: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陈渊
问: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渊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渊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歌韵

2. 自注:阅古堂,在萧山县宅。

参考注释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默契

(1) 心声情意暗相符合

我们之间的一个默契

(2) 默默承认的条件、限定或规定

在同意战后恢复原状的默契下准许战争期间犁掘便道

晤语

见面交谈。《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清 黄景仁 《和杏庄赠别》:“晤语不几日,别路愁间关。”

不在

(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凡情

凡人的情感欲望。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 刘夫人 又告 子良 曰:‘夫神仙虽通玄,感彻则易,但凡情虚微,不能招其感耳。’”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词:“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因我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所以太虚幻境‘痴情’一司,竟自无人掌管。”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凡情脱尽天情显,自古为人当自强。”

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含和

(1).蕴藏祥和之气。常喻仁德。《文子·精诚》:“故大人与天地合德……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指含有温暖之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无声

没有一点声音

无声无息

有怀

犹有感。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 元 萨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诗:“有怀谁与言,独立心自省。”

中时

(1).午时。《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明日中时应有吉问。”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肉芝﹞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陈书·儒林传·沉洙》:“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

(2).不好也不坏的时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唐 贾岛 《送僧》诗:“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参阅 清 王夫之 《礼记章句·月令·季夏》。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