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学箕 |
释义 | 二月二日东屯感怀原文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 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 回首鹡鸰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 诗词问答问:二月二日东屯感怀的作者是谁?答:刘学箕 参考注释春波(1).春水的波澜。 南朝 宋 谢灵运 《孝感赋》:“荑柔叶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张泌 《春晚谣》:“ 萧关 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砚》诗:“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冷庐杂识·瑀华妹》引 清 陆瑀华 《过蠡泽》诗:“桥边烟影淡无痕,桥外春波緑到门。” 渺渺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依依(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芳草(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蛱蝶蛱蝶科的一种蝴蝶,翅膀呈赤黄色,有黑色纹饰,幼虫身上多刺,危害农作物 横陈(1) 横七竖八地排列 难民横陈街头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2) 横穿 一水横陈,把市区分成两半 一区(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幽僻幽静偏僻 幽僻的山沟 已而(1) 不久;后来 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已而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罢了;算了 (3) 时而(叠用) 旁观皆为之嘻笑,已而叹骇,已而怒骂。——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鹡鸰原见“ 鶺鴒在原 ”。 上路起程,动身 天色未明就出门上路 感怀(1) 感伤地怀念 感怀亡友 (2) 有所感触。也指因感触而产生的情绪 新春感怀 赢得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