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醇甫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项安世 |
释义 | 送醇甫原文怕听槌鼓发舩声,桑梓葭莩两击情。病有千回烦访问,贫无一事扰聪明。 循良只为乡人惜,离别偏令老大惊。 不记归来多少岁,儿童三见令君行。 诗词问答问:送醇甫的作者是谁?答:项安世 参考注释槌鼓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葭莩(1).芦苇里的薄膜。比喻亲戚关系疏远淡薄。《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 颜师古 注:“葭,芦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葭莩为 汉帝 之亲,枝叶为 周公 之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我此处有葭莩亲,往来久梗,不可不一讯。”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 (2).用作新戚的代称。《梁书·武帝纪上》:“ 萧领军 葭莩之宗,志存柱石。”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浪言辉棣萼,何所托葭莩。”《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若不弃微贱,永结葭莩,死且不恨。” (3).比喻瘠薄;简薄。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地则葭莩,祥惟岳瀆。” 宋 杨万里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诗:“病眼仇寃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访问(1) 拜访,有目的地探望 天刚黑时去访问了几位朋友 (2) 观光;游历 想在一个月后访问英国 一事(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聪明(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循良(1).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 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 张京兆 ,副相依然 汉 上公。” (3).善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乌可执一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舟子颇循良,令其糴米煮饭。” 乡人(1) 乡下的老百姓 乡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乡的人 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离别(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偏令偏颇的政令。《庄子·田子方》:“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一说,偏通“ 篇 ”,篇令,犹策令。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庄子拾遗》。 老大(1) 年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 老大务农,老二当兵 (3) 〈方〉∶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 (4) 很大,非常 老大不快 老大吃惊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儿童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令君(1). 魏 晋 间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晋书·荀瑁传》:“帝尝谓曰:‘ 魏武帝 言: 荀文若 之进善,不进不止; 荀公达 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司马光 《陪子华燕醮厅酒半过赵中令园》诗:“簪裾丞相閤,林沼令君家,烟曲香寻篆,杯深酒过花。” (2).对县令的尊称。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梁郑公 克家 未第时,为 潮州 揭阳 宰馆客,寓县治东斋。斋前有梅一株,忽於九月中盛开……邑士多赋诗,往往皆諂令君。” 宋 王安石 《慎县修路者》诗:“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金 王寂 《黄桃花》诗:“道士厌看千树老,令君别换一城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