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喜翁卷归
朝代 宋代
作者 薛师石
释义

喜翁卷归原文

我老寡俦侣,年荒值冬迫。
膝下有啼寒,瓶中无储积。
岂不展转思,自欠经营策。
儒冠匪谬误,赋性素褊窄。
渊明疑夙世,荷锄心便适。
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
一翁尚凄凉,六秩因行役。
家贫病难愈,诗苦发全白。
昨来叩我们,偶信比邻宅。
闻语亟倒屣,已去倏无迹。
知君怀百忧,虽出难久客。
从今幸安居,况有旧泉石。
清晨过穷庐,竟夕主畴昔。
逝者已云远,相期守枯瘠。

诗词问答

问:喜翁卷归的作者是谁?答:薛师石
问:喜翁卷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薛师石的名句有哪些?答:薛师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老寡

老而无夫无子的人。《管子·轻重己》:“无夫无子,谓之老寡。”《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老寡,岂復多惜餘命邪?”

俦侣

(1).伴侣;朋辈。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徘徊恋儔侣,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无儔侣。” 苏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远行恋儔侣,此志常落拓。”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膝下

(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储积

(1) 储蓄积聚

储积余粮,以备急需

(2) 积蓄的财物

素无储积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展转

(1) 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

(2)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展转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经营

(1) 筹划经管;组织计划

这届运动会真是煞费经营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毕世而经营。——清· 黄宗羲《原君》

经营商业

(2) 规划治理

经营天下

(3) 往来

经营原野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谬误

差错

赋性

(1).天性;品性。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 明 李贽 《与周贵卿书》:“所恨僕赋性太窄,发性太急,以致乖迕难堪。”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 马希贤 ﹞虽然是一个赋性谦卑的人,也感觉到命运在给自己开着过于恶毒的玩笑。”

(2).命运。《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 莫谁何 听得此语,流下泪来道:‘赋性不辰,两亲早背,至今徒怀风木之感。’”一本作“ 赋命 ”。

褊窄

(1) 狭小

厨房褊窄

(2) 狭窄

心胸褊窄

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夙世

前世。《宣和画谱·李得柔》:“ 得柔 幼喜读书,工诗文,至于丹青之技,不学而能,益验其夙世之餘习焉。”《水浒传》第七二回:“ 李师师 执盏向前拜道:‘夙世有缘,今夕相遇二君,草草杯盘,以奉长者。’”《红楼梦》第一二○回:“ 宝玉 原是一种奇异的人,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无可怨天尤人。” 茅盾 《秋收》二:“可是现在,那 阿多头 和这刀就像夙世有缘似的!”

友朋

朋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明 袁宏道 《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

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贫病

(1).既穷且病。《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宋 陆游 《秋夜读书》诗:“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凡是稍有天赋的人,总要为贫病忧患所苦。”

(2).指既穷且病的人。《管子·轻重丁》:“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賑贫病。”

昨来

近来。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我们

包括我在内的一组人

当我们想到劳动时,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觉得我们太老了

比邻

(1) 近邻,街坊

跟车站比邻的那个工厂

生女犹得嫁比邻。——唐· 杜甫《兵车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邻近

融与 鸿豫州里比邻。——《后汉书·孔融传》

倒屣

亦作“ 倒屧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 邕 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 屧 ”。 元 任昱 《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 衡 邑人有言《诗》者, 衡 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已去

表示从现在起到将来的时间。“已”同“以”。可译成“以后”

从此已去。——唐· 李朝威《柳毅传》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百忧

种种忧虑。《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诗:“近闻宽法离 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诗:“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

久客

(1).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安居

安稳地生活;定居

有旧

过去曾有交往

这秋桐便和贾琏有旧,从未来过一次。——《红楼梦》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泉石

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穷庐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淮南子·齐俗训》:“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骄虏》:“日落穷庐暗,打辣酥满斟,醉酣。”《隋唐演义》第三五回:“到家乡只梦中,见君王只梦中,明日里捱到穷庐。料道今生怎得归往,情黯黯拨乱宫商……但愿和亲保太平,永享!”参见“ 穹庐 ”。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竟夕

终夜;通宵。《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小弟有许多心事,要为竟夕之谈,不知可否?”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枯瘠

(1).贫瘠;枯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予顷在 南郑 ,见一军校, 火山军 人也,言 火山 之南,地尤枯瘠,锄钁所及,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田地里禾麦疏疏朗朗,显得很枯瘠似的。”

(2).憔悴,羸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秘方见倖》:“ 张 用 谭 术不已,后日以枯瘠,亦不及下寿而殁。” 清 方文 《哭从子直之》诗:“闻説吾儿病篤时,其形枯瘠亦如此。” 茅盾 《秋收一》:“ 老通宝 的一只枯瘠的手抖簌簌地摸着 小宝 的光头。”

(3).指憔悴羸瘦的人。多指饥民。 清 曾国藩 《复胡润之书》:“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於万一……以并紓桑梓兵后之餘虑。”

(4).指枯燥乏味,无文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王 ( 王维 )诗丰縟而不华靡, 孟 ( 孟浩然 )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五章四:“不过像《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三仕己之无喜愠……’却有点过于枯瘠,无丝毫诗意含蓄着。”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7:40:00